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期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一度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和50万以上的军队,极大地动摇了满清的腐朽统治。同时,它还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期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一度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和50万以上的军队,极大地动摇了满清的腐朽统治。同时,它还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史不假虽然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对于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却并不认同。可以说,正是他的狭隘自私、嗜杀成性和生活腐化才直接导致了这场起义的失败。
1814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福源水村,本名叫作洪火秀,族名叫作洪仁坤,两个哥哥分别是洪仁发和洪仁达。虽然家中世代耕种,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故而被送入村里的私塾读书,也肩负起了光耀门楣的重任,还被吹捧为“十二三岁经史诗文无不博览”。
1827年,也就是道光七年,13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到花县参加县试就名列前茅,成为了村里的神童。不过,他被送到广州参加府试时却一败涂地,因为家中的经济拮据而开始耕田务农。
当时,自认为“学业有成,只差运气”的洪秀全斗志昂扬,从来都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于是,他在1836年、1837年和1843年接连参加了科举考试,每一次都铩羽而归,实在是令人汗颜。
清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明朝,具体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乡试在各省举行,中试者被称为“举人”可以参加在京师举办的会试,再中试者被称为“贡士”才具备了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资格。最终,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名次皆为“进士”。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参加乡试,必须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的层层考核。县试和府试的通过者被称为“童生”,院试的通过者被称为“秀才”,这才算进入了士大夫行列并且拥有资格参加乡试。
换句话说,洪秀全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却始终只是一名童生而已,甚至就连秀才也没有混上。因此,他不再专心苦读,而是开始反思人生,也反思自己。难道,我真的不是读书的材料?我真的不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官?
痛定思痛后,迷之自信的洪秀全推翻了以上的怀疑,坚定地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只是科考的试卷和阅卷的老师有问题而已。为此,他还萌生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推翻这个制度。
1840年6月,英国以鸦片贸易受阻为由悍然发起了侵略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此为标志,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戛然而止,被迫进入到了“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受此影响,洪秀全成为了“开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只不过,他并不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而是学习西方的宗教和教义,可谓是“另辟蹊径”。
洪秀全学习西方的宗教,说起来充满偶然性,主要通过流传于广东一带的民间读物《劝世良言》。严格讲,这并不是很地道的布道读物,而是由一个名叫梁发的中国人翻译和改编的通俗读物,其可信度与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那本“如来神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洪秀全在没有一点基督教认识的基础上就开始自学,开始悉心苦读《劝世良言》,具体情节可以通过电影《功夫》自行脑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悟”出了一套理论体系,并且开始大肆宣扬自己的理论:
生死祸福皆由上帝主宰,他是天上和人间的共父。
洪秀全宣称耶稣是上帝的长子,负责统御西方世界,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负责统御东方世界。而且,他还开始积极传教和布道,甚至成立了自己的粉丝后援团“拜上帝会”。
实话实说,洪秀全读书学习和科举考试的能力一般,但愚弄百姓和煽动民众的本领却特别强大,很快就拼凑起了上千人的教众追随自己。为了显得更加逼真,他竟然把家中的所有神像佛龛和祖宗牌位都砸烂烧毁,终于被全村都视为“逆子”和“异类”而遭到驱逐。
由于广东已经待不下去,洪秀全索性带着他最忠实的信徒冯云山一起来到了广西继续布道。由于这里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大都食不果腹的百姓自然对于现状不满,对于清廷不满,使得他的“事业”蓬勃发展。
看到形势如此喜人,洪秀全已经不再满足于“骗吃骗喝”,立即对拜上帝教进行了变革,增加了越来越浓厚的政治色彩。期间,他创作而成了《原道觉世训》,把上帝及其儿女同阎罗妖徒鬼卒分为了“正”和“邪”两个阵营,同时以宗教语言影射现实社会。
从此以后,“拜上帝教”逐渐从单纯的宗教团体演变成了准军事组织。而且,洪秀全还创作了《时势诗》来继续“做广告”,借机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近代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姑且不去评价这首诗的水平如何,但的确是他在正式起义前的真实感受和内心写照。很显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洪教主”的身份,而是希望能够效仿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两个农民皇帝,希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政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为了庆祝自己的38岁诞寿而召集所有信徒齐集犀牛岭,在此誓师起义向清廷宣战,从此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早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权力欲望,洪秀全在东乡这个弹丸之地就宣布登基为“天王”,与刚刚登基只有一个月的咸丰皇帝分庭抗礼。于是,1851年既成为了咸丰元年,又成为了太平天国元年。
一个欲望,一个权力,这是绝大部分人都向往的。不过,“东乡登基”只是解决了洪秀全一个人的待遇问题,其他合伙人的编制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很多人都心存怨言。
洪秀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很多封建帝王都会使用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加官进爵以“犒赏群臣”。于是,太平天国历史上又一件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永安建制”。
1851年底,天王洪秀全同时册封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还正式颁布了《太平礼制》,规定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远胜于当时的满清帝国。之后,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他的排场开始盖过了咸丰皇帝,真的是“比皇帝还像皇帝”。
洪秀全的进展虽然很顺利,但很快面临着一个难题,或者说一个“死结”。而正是这个“死结”,为太平天国的最终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宗教上,洪秀全借由“上帝之子”的身份统领东方世界,自然要接受对方“名义上的管辖”,至多也就是“二把手”而已;政治上,洪秀全又一心想要推翻满清帝国并且建立太平天国,属于绝对的“一把手”。
最可气的是,东王杨秀清还屡屡挑衅洪秀全的地位,越来越让他难以忍受。在创教之初,他为了将“上帝之子”形象化,只好假借杨秀清的肉身被上帝附体。但是,这造成了巨大隐患,使得东王在政治上二把手的同时,却成为了宗教中的一把手。
杨秀清不只具有“东王”的身份,而且还具有“天父”的身份。于是,他日常要跪拜天王洪秀全,被“上帝附体”后又要接受包括洪秀全在内的所有人跪拜。究竟谁是老大,究竟谁是老二?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1853年3月,太平军终于攻占了江南重镇江宁,正式宣布在此定都并且改称为天京。此后,天王洪秀全将自己的农民局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始大兴土木沉迷享乐,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
洪秀全在原先两江总督府衙的旧址上兴建了气势恢宏的天王府,分成了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又名“金龙城”,以金龙殿为主体展开构建,后面还修建了二殿、三殿、后宫和花园等地;外城又名“太阳城”,正门为天朝门,周围的城池比紫禁城还要坚固,是上朝和议事的地方。
搬入天王府以后,洪秀全基本上足不出户,将朝政事务都交给东王杨秀清负责,自己则以一种半人半神的状态统御“东方世界”。于是,东王逐渐将他架空,把太平天国的政权、军权和教权全都揽于一身,俨然成为了事实上的“一把手”。
杨秀清并没有就此罢休,更没有进行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增加自己的权力。他时不时就会“上帝附体”,以“天父”的名义教训儿子洪秀全,逼着他不断给东王“加官晋爵”,距离天王只有一步之遥。
洪秀全对于存在的危险并非一无所有,但依然还是沉溺于女色。据《江南春梦庵笔记》记载,他的天王府内设有爱娘、嬉娘、妙女、姣女、姹女和元女等23个等级共计1168名嫔妃,还有各类女官和宫女1000多人,总数达到了2300多人。
虽然,《江南春梦庵笔记》中存在对太平天国的诋毁和污蔑成分,著名史学家罗尔纲也形容其为“太平天国历史的第一大伪书”。但是,洪秀全的后宫泛滥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数量没有那么夸张而已。据《太平天国史》记载,洪天贵福被捕后在南昌的狱中这样供述:
父亲老天王洪秀全有八十八妻,我系第二房赖氏名莲英所生。
在这88个妻室中,洪秀全将自己虚无缥缈的“天妻”封为“正月宫”,而将事实上的正妻赖莲英封为“又正月宫”。而与他同时期的咸丰皇帝,尽管以好色昏庸而著称,但后宫的嫔妃数量也不过20多人而已,谁更好色一目了然。
正当洪秀全躲在天王府中装神弄鬼和玩弄女性之时,西方的基督教教廷听说了这个遥远的“分支机构”。于是,他们专程派人远赴中国去了解情况,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影响力波及到东方。
教会的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竟然发现这所谓的“拜上帝教”完全就是无耻的剽窃,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可以说,这不仅不是基督教的分支,而且还是对基督教的亵渎和侮辱。据英国传教士富礼赐在《天京游记》中这样记载:
天王是我所听说过最固执的异教徒,如果教皇有权惩治他,早就把他烧死了。
洪秀全尴尬了,无论政治方面还是宗教方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国外的基督教尚能不去搭理的话,那国内的杨秀清却不能不搭理。
在江南大营被清军打垮后,东王杨秀清竟然再次“上帝附体”,逼迫天王亲自到东王府加封自己为万岁。受此大辱,洪秀全决心展开绝地反击,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率部回天京平乱。
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到天京,包围东王府后诛杀了杨秀清及其眷属,而且在城内大肆杀戮。这种血淋淋的屠杀终于激起了所有将士的愤怒,洪秀全只好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改任石达开掌管政务和军务。不过,由于长期的猜忌和怀疑,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翼王率兵脱离了天京后向西进发。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从此丧失了乘胜歼敌的有利时机,是这场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据《清史稿》记载: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号定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
天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起了大举进攻,分兵进攻湖北武昌、江西瑞州、皖北巢湖和皖南宁国等地,天京城变得岌岌可危。不过,由于英法联军在此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被迫调兵遣将去抵御外敌,自然无法向太平天国发起全面进攻,相当于留出了一些喘息之机。
利用清廷的自顾不暇,太平天国稳住局势并且进行了局部的反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劣势地位。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在四面被围的天京城中病逝(一说是饿死),其子洪天贵福即位。
1864年7月19日,随着天京城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清军随即展开了屠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落下帷幕。在忠王李秀成和干王洪仁轩的保护下,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逃了出去,直到10月25日才在江西被清军俘获,随后被凌迟处死,时年仅仅十五岁。
对于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后世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据著名史学家郭廷以在《太平天国极权统治》中这样评价:
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和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在二千万至五千万。
不论外界有多少抨击的声音,文史不假都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太平天国运动”。它除了领先于时代的旧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外,还强有力地打击了满清反动势力,打击了国外列强的侵略势力,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不过,具体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文史不假却实在是“夸不起来”。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短视与享乐,正是由于他的自私和狭隘,才将这场农民运动演变成了一场闹剧,才导致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生灵涂炭。#文史不假#
urlproc exe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是urlproc exe 360浏览器的一个安全红绿灯扩展程序文件...
为什么最后几下要加速,男生最后几下加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目的是为了加强刺激感,最...
单采不出结果是不是阳性?核酸检测是目前监测人体体内是否含有病毒的有效方法,因此很多...
无花果的正确吃法,无花果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有非常好的健脾开胃效果,可以帮...
高血压怎么调理才能彻底根除,相信大家很想要了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高血压怎么调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