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书局│《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出版

发布时间:2023-07-12 17:26:46 发布人:hao168

孔学堂书局新近出版的《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一书,作为“清水江区域学文库”之一,就目前收集到的清代至民国的清水江流域所包含系统的人工林种植、管护等本土知识的林业契约文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

孔学堂书局新近出版的《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一书,作为“清水江区域学文库”之一,就目前收集到的清代至民国的清水江流域所包含系统的人工林种植、管护等本土知识的林业契约文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

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早在宋代就有关于该地的林区经济记载。清水江流域便捷的水上交通带动了“物”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林的种植规模,使得木材产业朝着集种植、养护、采伐、销售为一体的商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木材贸易经济文化圈。为了保证贸易经济的稳定,清水江流域形成了一系列维护“人工营林”持续稳定的社会规约,其中也包括具有约束效力的“林业契约文书”。

“契约”,即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在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经济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契约文书有哪些分类?承载着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从中能解读到哪些历史林区的经济与生态格局?通过马国君、韦凯、肖秀娟所著的《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我们就能窥知一二。

全书将契约文书按照林木成长过程,分为山场权属转让契约、幼苗培育与山林管护契约、山林纠纷处理契约和青山买卖契约4类。本书对这些文书展开研究,分析了早期的合同规范,如需要出现“凭中”(即中间人),规定租赁期限、界限等;论证了先民如何运用民间习惯法和政府法令等对山林地进行管护;也挖掘出先人是如何运用人工营混交林进行病虫害预防并将其订立于契约之中的,等等。于契约订立词句之间,还能窥探到先民的契约精神,以及先民是如何在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中保证林业生产的稳定高产和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而这些,对今天贵州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林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历史借鉴价值。

学界有关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可溯至20世纪初期,但多为介绍性质的研究。真正大规模地针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始于1950年代。本书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尽可能通读现有文本,进行较为准确的归类,找出其间的规律,进而加强其后的信息释读而形成的最新研究。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契约文书保存相对完整,能够系统反映区域族群、经济与社会状况。结合木材采运贸易活动的历史性分析,或可看到商业活动对西南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影响,揭示国家社会整体经济文化变迁的生活地域面相,探寻资源循环、交换、流转的运动方式,了解商贸活动后面的权力背景和人际交往模式,以“小历史”的方式丰富“大历史”的历史叙事。

本书作者马国君,苗族,贵州大学教授,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创新人才,湘潭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民族史教学研究,出版专著8部,公开刊发学术论文九十余篇,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

韦凯,布依族,贵州安顺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康雍乾时期三大实测全图的数字化及比较研究(1662—1795) ”等4个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8篇。

肖秀娟,女,汉族,湖南城步人,中国史硕士,茅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史、社会区域史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公开刊发学术论文5篇。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视觉/实习生 朱海勇 肖同

编辑/陆青剑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