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受万人敬仰,父母因兄妹关系遭人嘲笑,而背后真相让人感动

发布时间:2023-07-13 16:13:07 发布人:hao168

文|四季文史“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在1896年的巴黎万国奥运会上,有一个身姿弯垂,眼中却有光的古稀老人,独自走到没有国歌,没有掌声,只剩嘲笑的中国黄龙旗下,哼唱起他家乡那首熟悉的小调《茉

文|四季文史

“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在1896年的巴黎万国奥运会上,有一个身姿弯垂,眼中却有光的古稀老人,独自走到没有国歌,没有掌声,只剩嘲笑的中国黄龙旗下,哼唱起他家乡那首熟悉的小调《茉莉花》。老人忍受了多年的骂名,晚清的中国挨了多少次打,他就签了多少次字,就承担了多少的屈辱。但是他没得选择,只能挺直腰背,扶着那个破碎的大国,往前走,再往前走。就算刀斧挟身,前路坎坷,他也只能毅然地往前走。他便是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那个历史书上和很多人心中骂了多年的"卖国贼",清末的李中堂大人。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随着对历史的不断深入了解,我们对一些事、一些人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以往对某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甚至程式化,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无论是岳飞、戚继光这样的英雄,还是“大汉奸”“大卖国贼”,他们的背后都有家庭,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就像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了解之同情”。

全面了解一个人,不光要站在他身处的官位,还要从他的家庭出身、家族背景、一路历程综合考量。据野史记载,李鸿章的父母居然是从小就在一起长大的兄妹,那么真相果真如此吗?据清朝的民间故事绘本《清人说荟》记载:夫妻二人虽是以兄妹相称,但却并没有血缘关系,不仅生活非常幸福,成婚多年后还育有8子女,尤其是李鸿章,更是受到万人敬仰。

说起李鸿章的父母,还是一段美好姻缘。

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伦理道德,近亲结婚是不被看好的。但是历史上有很多少数民族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收继婚”。如:有的家族里,父亲去世了,自己的孩子就要娶父亲的继室(继母),或者是哥哥去世了,弟弟就要娶嫂子等等。唐朝有一位远嫁吐蕃的公主,她是唐德宗李适的八女儿咸安公主,远赴吐蕃后,先后嫁给了四任吐蕃首领;不过,前面三任丈夫是至亲的三代人,后面一任是吐蕃之前朝中的大臣。这段奇葩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说是非常显有的了。

清末年间,安徽有一户李姓的家族,虽然家族不是很兴旺,但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家族中虽然出现过许多入朝为官的人物,但是到后来,做官的越来越少,以至于家中并不富裕,无奈之下只能在家务农为生,而传到李殿华这一代时,除了有几亩薄田之外已经别无他物。

李殿华本想继承先祖遗愿考取功名,然而天不遂人愿,数次赶考都名落孙山。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家务农,同时,为了让自己学得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他办起了乡下学堂,搞起了课外辅导。虽说没有官做,倒也不缺吃穿,自在快活。

某日夜里,李殿华突然听闻外面有婴儿的啼哭声,便随着哭声找了过去,看到襁褓里面躺着一个婴儿。孩子脸上的疤痕像是天花之症,李殿华觉得肯定是被人遗弃的弃婴,在那个时候,天花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病症,心存善念的他便把这个孩子抱回了家里。

李殿华遍请名医医治,最后虽然治好了小女孩,但脸上却长了满脸的麻,原本一张漂亮的小脸也变得变得极为难看,但小女孩很是乖巧,李殿华便收她做了养女。

不知道父母是谁,只知道是养父给了她一切。由于自己脸上的疤痕,小女孩知道自己相貌丑陋,她也不在乎别人取笑的眼光,她只知道孝敬养父,只知道干活。

可是,别人眼中的丑丫头,却是哥哥心中的美娇娘。

李殿华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文安。李文安从小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文采出众,待人也很和善,对于这个和自己一块长大的丑妹妹,他很同情,也非常喜爱。对于哥哥的细腻照顾,平日里这个丑妹妹也有所感触。对于哥哥分享的一些好东西,妹妹也会想办法予以回赠。在日久天长中,兄妹之间的感情也日渐笃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明显,这个丑姑娘很难嫁,但她似乎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知道干活,而李家始终没有嫌弃这个丑丫头,李殿华对她一直都视若己出,并没有半点嫌弃。

随着兄妹俩长时间的相处,李殿华看的出来自己的儿子对这个妹妹有思慕之情,便询问了俩个人的意见,最终做主给俩个孩子做了婚约。

因为李家当时确实很困难,所以这场婚礼也办得很简单,但前来看热闹的人却非常地多。因为曾经的李家是大家族,而这一对兄妹的故事也非常出名,如今两人喜结连理,自然是十里八村的头条新闻。

虽然来道贺的人基本都是带着看笑话的心思来的,但兄妹二人并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都恭恭敬敬地做了回礼,婚礼在一片热闹中就结束了。

事实上,李殿华对这门亲事非常认可,儿子李文安忠厚老实,勤于学习,本性善良,养女虽然相貌丑陋,但那是因为儿时天花落下的病根,何况女儿非常孝顺,跟儿子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所以两人能修成正果,自然皆大欢喜。

可能李殿华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二人婚后不久,李文安就准备科考,没想到就直接中了举人。李家终于又出了功名。四年之后,李文安进京赶考,又如愿地中了进士。从此,李家家境慢慢好了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功成名就之后的李文安没有忘记结发妻,也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丑妹妹,他将全家人接到京城。

作为家乡百年来第一个走出安徽的读书人,在荣归故里时做足了排场,也受到了热情地招待,当地的县令还专程前来迎接。现在举家荣迁时,县令也是夹道欢送,李文安离开时嘱咐县令,要好好善待乡里乡亲,同时他在故居修建了一座功德碑来纪念。

由于李文安为人忠厚,与人为善,他为官一任深得同僚赞许,也深得百姓爱戴,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利,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富足起来。家中大小事务也被他的丑妹妹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幸福的生活之中,两人很快就有了子嗣。

有道是“好女人旺三代。”丑妹妹旺家、旺夫,李家的改变从当初那桩婚事之后一一应验。李文安21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37岁考上了进士,此后,丑妹妹又给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李家开枝从此散叶、人丁兴旺。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话虽然不是真理,但颇有道理。李文安外出做官时,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在丑妹妹身上。“尺布寸缕,拮据经营”。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她全部一肩挑。

尤其在教育子女方面,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李母,虽然没读过书,但非常有智慧,不断告诫子女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子女人低调谨慎、勤勉躬谦,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李文安膝下6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李家出了2个总督,4个一品大夫。儿子李鸿章更是清朝末年身居高位的军机大臣,名扬四海。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

母慈子孝,子女们对母亲也是孝顺有加,在她晚年时与两个总督儿子住在一起,生活非常优越,直到75岁才去世。

1901年李鸿章去世时,慈禧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没有人分担了。”现在想来,李鸿章晚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本不是他的本意,他在遭人唾骂“卖国贼”的时候,可谓以一身负举国之重,他忍辱负重的背后,与他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传统教育以及忠厚勤勉的做人道理息息相关。理解李鸿章,当然需要理解其母亲的身世、品行对他成长用世的影响。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李鸿章去世之后,清朝又追封李鸿章的母亲为一品夫人,晋封为一品伯夫人,晋赠一品侯夫人。这说明清庭仍怀念着她,感情是真挚的。老太太可以说是死前风光、死后荣光,也算圆满了。

(李鸿章传奇的一生离不开他的家族背景,更离不开他母亲的谆谆教导。李文安娶“丑妹妹”的那一刻起,李家的命运注定被改写。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