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定了条官场规矩,一直执行到清朝,连贪官和珅都自觉遵守

发布时间:2023-07-14 07:36:51 发布人:hao168

在我国数年前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大到长城、故宫这样的雄伟建筑,小到各村落中的明清文庙,让我们这些后辈们能从中一窥国家历史的精髓。但有一种建筑却很少见到完整的,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州县官衙。作

在我国数年前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大到长城、故宫这样的雄伟建筑,小到各村落中的明清文庙,让我们这些后辈们能从中一窥国家历史的精髓。但有一种建筑却很少见到完整的,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州县官衙。

作为古代官员的办公场所和封建王朝维持地方统治的核心区域,官衙可是兵丁重点保护的对象,但我们在全国各地经常能看到庙宇、文昌阁之类的古建筑,却唯独完整的州县官衙很难见到,即使有,也多数是仿建和重修的。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都被拆了或者巧合到全倒塌了吗?

这还得从一句谚语说起,民间讲“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客不修店好理解,作为住店的客人,肯定不会自己掏钱修店的,那官不修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句话出自宋朝。在宋朝以前,地方官掌管军政大权,修缮官署那都是随随便便的事。

比如唐朝凤翔节度使李听上任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的官衙破的不成样子,马上下令“葺之,卒无变异”,既能改善自己的办公居住条件,又能从中捞点油水,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变化,规定地方官修官衙必须经过朝廷批准,宋神宗的时候由进一步明确规定:“诏京城内外除修造仓场、库务、店务、课利舍屋外,自宫殿、园苑以至百司廨舍、寺观等,并权停。”意思是除了仓库、公租房这些民生工程外,其他的一律停止。

这也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套取朝廷钱财,但问题来了,要是官衙真的破败不堪必须得修怎么办呢?一个字:忍。因为就算你打报告批下来,朝廷给你的修缮经费也只是预算的七成,剩下的钱你得自己掏腰包。

自己掏钱怎么行,多收点税或者找几个乡绅、财主赞助点不就得了,也不行,如果你休修文昌庙、魁星楼,乡绅们乐意的很,但修官衙,他们可没兴趣,逼急了还可能导致民变。宋真宗时,杭州知州薛映修官衙被人告发,结果被一撸到底,贬为连州文学。

宋朝灭亡后,这条官场规矩却一直传了下来,明朝清朝也都没有专门的修官衙经费。

大家都知道朱棣把明朝都城迁到了北京,也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紫禁城,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当时的五府六部及其他寺监没修过一间。清朝乾隆朝号称盛世,也出了和珅这种巨贪,但连和珅也很排斥修官衙。

这倒不是古代像和珅这样的巨贪有原则和底线,而是修官衙太明显,很容易遭到御史言官们的弹劾,最主要的是因为修衙没经费,往往需要自己垫付不少,而且官员都是流官,任职三五年就走了,修官衙不能牟利还易惹来非议,完全是个赔本的买卖,没人愿意干。

如清朝的《钦定工部则例》规定:地方衙门确需修理的,允许借钱修理,然后从你俸禄里逐年抵扣。而且修好后必须保质15年,15年内塌了,由原承办官员赔修。

所以,修衙就成了古代官员的花钱买罪的烫手山芋,只要能勉强办公,都不会去触这个雷,时间久了,能完整保存至今的衙门自然也就不多见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