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谋求独立

发布时间:2023-03-05 12:07:42 发布人:hao168

1661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成功也因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第二年,郑成功去世,郑经经过内斗后上台。郑经据守台湾20年,自立为东宁国王,意图走上独立的道

1661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成功也因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第二年,郑成功去世,郑经经过内斗后上台。郑经据守台湾20年,自立为东宁国王,意图走上独立的道路。而清朝则不断招抚郑经,试图和平统一台湾。

一,郑氏且战且败,退出了中国大陆

1662年,郑成功去世,黄昭、萧拱辰等人在安平拥立郑成功之弟郑袭为王,但马信、黄安等重要的将领拥郑经为王,郑氏集团爆发了王位之争。当时清朝的顺治皇帝也刚刚去世,康熙继位,四位大臣辅政。

得知郑氏同室操戈,福建总督和靖南王耿继茂等派使者到厦门和郑经议和,提出只要郑经削发登岸,归顺清朝,就可以厚爵加封。为了拖延清朝,郑经派郑泰(郑成功之弟)、洪旭等人和清朝谈判,并上缴明朝敕命、公伯爵印及海上军民土地清册。郑经取得清朝信任后,立即发兵登台,坐上了王位。

1663年,郑经和郑泰之间发生了嫌隙,最终郑经设计杀了郑泰,并抄了郑泰的家。郑泰的弟弟和儿子立即带领1.5万人到泉州投降清朝,使得金门的防御虚弱。

郑经自立成功后,对清朝的态度又变得强硬起来,他坚持“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易衣冠”,只对清朝称臣纳贡。于是清朝和郑氏的第一次谈判也就破灭了。

郑经

就在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派遣舰队打算和清朝一起进攻台湾。荷兰的目的就是想趁机重占台湾,清朝看清了荷兰的目的,因而只同意借并征讨,拒绝和荷兰签订任何条约。十月,清朝兵分三路对郑军发动进攻。

郑经认为第三路(清荷联军)的威胁最大,于是集中舰队对付清荷联军,并取得了胜利。但是黄梧、施琅率领的一路清军却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厦门、金门,使得郑氏全线撤退。随后清军再次进行招抚,郑经依然拒绝,而镇海、南澳的郑军守军却投降清朝,郑氏在大陆就只剩下了铜山一地。

1664年,郑经得到大陆已经无法立足,于是带领军队退守台湾。郑经撤退后,铜山的守军投降于清朝。从1662年到1664年的三年间,一共有3985名官员,10万士兵投降清朝,郑氏的势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郑经撤退后,施琅带领清朝水师东征,企图一举剿灭郑氏,但水师在台湾海峡遇到了强风暴雨,被迫撤回。随后,清朝鉴于水师较弱,于是暂时停止了对台湾郑氏的进攻,选择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招抚台湾。

二,清朝采取和平统一的措施,郑经走上台独道路

1664年,郑经将台湾改名为东宁,自称"东宁国王",走上了独立道路。1675年,郑经规定部下上奏必须自称“臣”,俨然就是台湾的国王。他停止了对明朝宗室、遗老的礼遇,使得这些明朝藩王被迫去开荒谋生。郑氏除了使用“东宁”为国号外,还自称“广南国”。

台湾孔庙

由于“三藩”对清朝中央集权的威胁越来越大,清朝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三藩”问题上,对郑氏也就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1666年,福建总督李率泰上奏提议裁减福建的军队。一方面,福建一带战乱频繁,裁汰军队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另一方面,福建许多军队是从郑氏投降过来的,裁汰军队有利于预防叛乱发生。

五月,清朝派遣孔元章渡海赴台和郑经谈判。清朝提出的台湾可以和大陆通商,但是台湾必须对清朝称臣纳贡,而且遣子入京作为人质。但是郑经已经决然走上台独的道路,他说“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他还在给舅舅董班的信中写道“今日东宁,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幅员数千里,粮食数十年,四夷效顺,百货流通,生聚教训,足以自强。又何慕于藩封?何羡于中土哉?”

由于郑经拒绝招抚,孔元章最终失败而回。随后,清朝又裁减福建水师官兵,焚毁所有战船,将清军防线后撤30—50公里,施琅的福建水师提督的职务也解除。

1668年,康熙拿下了鳌拜集团,实现了亲政,开始亲自主持对郑氏的谈判。七月初,福建兴化知府慕天颜和都督佥事季佺赴台议和,郑经提出必须坚持“依朝鲜例”、“不削发”、“不登岸”三大原则。最终,谈判10多天没有结果。

康熙

谈判失败后,康熙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表示绝不让台湾成为半独立的藩属国。随后,使者带着康熙的旨意再次登陆台湾,允许郑氏世守台湾,但不允许郑氏以外国人自居,必须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实际上就是给台湾高度的自治权。然而郑氏宣称“东宁偏隅,远在海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因此,康熙的这次招抚彻底失败。

三,郑氏得寸进尺,不断挑战清朝的底线

1673年,吴三桂等发动了“三藩之乱”,邀请郑经“大引舟师,径取金陵,或抵天津,断其粮道,绝其咽喉”。郑经得到消息立即响应,带领军队反攻大陆。最终,郑经占领了泉州、漳州、兴化、邵武、汀州、潮州七府之地。在郑经的排挤下,耿精忠加速灭亡,最终在1676年投降于清朝,郑氏也再次撤退到金门和厦门。

郑氏反攻大陆

随后,康熙再次启动谈判。福建清军主帅康亲王杰对郑氏做出了无原则的让步,他提出郑经退出大陆,是否成为藩属国可以商量。不过郑经这时候得寸进尺,要求清朝割让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府作为郑军的筹饷之地。对于郑经的无理要求,清朝拒绝。

1678年,郑经命刘国轩在福建沿海发动进攻,郑军攻陷了海澄,使得福建的清军大为震恐,纷纷退守漳州。刘国轩乘胜占据福建多个地方,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但是郑军战线拉得太长,导致粮食不足,进攻也停止了。五月,康熙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吴兴祚为福建巡抚,继续对郑军进行招降活动,给郑军降兵降将丰富的物质鼓励。

在姚启圣招降政策的影响下,郑军趋于崩溃。此后的几年,郑军有374位官员和12000多名士兵投诚。在谈判的同时,康熙也没有停止进攻。1678年,清军发动进攻,刘国轩被迫退守海澄。

由于“三藩之乱”尚未结束,清朝给出了最大的底线,也就是允许郑氏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衣冠,只需要称臣纳贡就可以了,只需要郑氏完全退出大陆,双方以澎湖作为界线。但是郑经却变本加厉,要求保留海澄一地,并且要求清朝给郑氏提供6万两白银,“年纳东西两洋饷六万两”。很显然,郑氏完全没有谈判的诚意,每一次都会得寸进尺地要价。

“三藩之乱”平定后,朝廷上下都决定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77年,康熙重设福建水师,再次重用施琅,开始大力练兵。1680年,清军以新训练的2.8万水师对福建沿岸盘踞的郑军发动了进攻,将郑军打得落花流水,收复了福建沿岸的所有岛屿。

1683年,清军在施琅的带领下对台湾发动了进攻,最终消灭了东宁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和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正式将台湾岛纳入了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之内。

从康熙初年到平定台湾的20年间,清朝和台湾郑氏进行了10多次谈判,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每一次谈判,郑氏都会不断加价,得寸进尺,最终让康熙忍无可忍。郑氏集团在台湾20多年,对台湾的经济、文化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郑氏企图长期割据台湾,甚至不惜分裂祖国,成为了历史的罪人。还好康熙最终没有向郑氏妥协,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就用武力解决了台湾问题,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