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针神”沈涛,为慈禧寿礼致流产不孕,一幅绣谱享誉海内外

发布时间:2023-07-16 09:02:27 发布人:hao168

当1900年的春风来到中华大地时,但凡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没有心情去欣赏桃红柳绿,聆听莺歌燕舞,八国联军的炮火声太过于残酷,他们的叫嚣又太过于狂妄,百姓们只能把原本就十分佝偻的腰肢弯得更低。清政府无奈

当1900年的春风来到中华大地时,但凡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没有心情去欣赏桃红柳绿,聆听莺歌燕舞,八国联军的炮火声太过于残酷,他们的叫嚣又太过于狂妄,百姓们只能把原本就十分佝偻的腰肢弯得更低。

清政府无奈,只能下令围剿义和团,并与八国签订了使中国彻底走向万劫不复的屈辱条约《辛丑条约》。

如同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晚期,还得背负起比年轻人更重的包袱,我们的慈禧老佛爷正在盘算的并不是民生的疾苦,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大寿如何度过?这关乎到大清国的颜面,必须得风风光光,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

上位者一丝一缕的微末举动,都会在下层掀起狂热的竞争,单束笙出现了,不过他还不是一条细长的线,目的是将一条从北京的紫禁城,引到江苏吴县。

慈禧老佛爷喜欢绣品,单束笙此行的目的,就说寻得一份能令老佛爷眉笑眼开的上乘佳品。已过不惑之年的老佛爷见惯了奇珍异品,单束笙有心凭借此项任务,博得老佛爷的青睐以为后来谋取更大的福利。

江苏吴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多年前一沈姓的大户人家降生一位小姐。

据说小姐不但人长得清秀婉丽,而且双手似乎是从织女出借来的一般七岁便能刺出如梦如幻的绣品,大她十几岁的表姐,往往在看到表妹的绣品后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欣赏一边感叹:云芝前途不可限量。

云芝正是这位女孩子的姓名,生在苏绣的故乡,加上自幼门第的熏陶,沈家千金沈云芝的名号如蝴蝶般在百姓们的口耳朵间相传。单束笙就是在听到沈家小姐的名号后奔赴此地,他想天才绣娘的绣品定能获得老佛爷的欢心。

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沈云芝已经嫁作人妇,丈夫是当地大名鼎鼎的才子余觉。古人讲究女嫁从夫。

单束笙找到余觉说明来意,余觉虽说是书生却也不迂腐,从中看到了商机和出路,若是自己能搭上朝廷这条巨轮,此生定能确保无虞。

余觉盘算得完美无瑕,他畅想着即将到来的官运亨通,唯独没有想到妻子沈云芝正在孕中,身体虚弱,一针一线编织出那样气势磅礴的绣品,需要消耗大量的心血。

沈云芝想到了放弃,余觉说拒绝就是欺君,咱们全家都要砍头。

看着丈夫殷殷期盼的眼神,她开始了夜以继日地忙碌,刺绣一天天地完整起来,由一块空白的布,一根根普通的线,逐渐演变成云霞的色彩。

时间紧迫,她的双手只能在短暂的休整后继续劳作,丈夫每日里都来看她,不过细心的她发现丈夫关怀最多的还是刺绣的进度。

他没有发现她脸上已经血色渐无,没有发现她苦熬多日的眼睛早已多了一圈暗黑,更没有发现她午夜醒来下身透出的血液。

最终绣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挑剔的慈禧老佛爷表达出自己油然而生的喜爱,单束笙梦寐以求,余觉梦寐以求,沈云芝失去了腹中的胎儿,唯独名字换了一换,慈禧赐其一个“寿”字,从此大清王朝多出了一个天才的绣圣沈涛。

作品

她渴望丈夫靠近她,安慰她,她满心期待着。

期待是人世间一种最难熬的情感,首先是长时间的苦等,等啊等,在等的过程中在逐渐降低需求,若是最后对方心中有你,知你的意,在获得的刹那你是那样幸福。

若对方不知你的意,最后完全漠然置之,你的心会像十二月的寒冰,你想告诉他,对方却连诉说的机会都不给你,上前就喋喋不休地诉说你的罪状。

沈云芝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她的诉说还没有出口,丈夫先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堵住了她,也堵住了众人的悠悠之口,她再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她的表达一旦出口就会被人误以为妒妇。

就这样丈夫新纳了两房小妾,莺莺燕燕好不快活,哪里听得到这旧人的哭声。

时局急速变化,丈夫得以傍身的官职和收入随着大清王朝的随着辛亥革命走进了历史的坟墓。丈夫从酒色中回过头来瞧了一眼沈寿,沈寿说状元实业家张謇曾邀请夫君到南通发展,可还记得?

余觉想起了张謇对自己的评价“余冰臣,人才也”。

携带着家眷他奔向南通,闻名天下的张謇听说余觉前来,甚是欢心,默默无闻的沈涛,被安置到刺绣学校担任教学主任。

余觉获得新的经济来源后又开始了以往的生活,他没有在南通置办住宅家业,沈涛就这样一直住在学校的宿舍。她想念他时,他在花天酒地,她生病时,他在花天酒地,她痛苦时,他在花天酒地……

多少次她手捧着纳兰容若的词卷,每每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都会想起和余觉初见面的时刻,生命中所有的美和爱似乎都在那些时刻绽放。

新婚燕尔,他以笔代针,她以针代笔,夫妻之间大有赌书消得泼茶香之雅趣。

生命就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就在她病痛的季节,张謇出现了。余觉的所作所为早已使他看透了他的品行,而沈涛的气质人品,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他的心田。

世人都道沈涛在生命中最后的八年,其实爱上了张謇,爱上了又何妨呢?试问那样的女子能拒绝这样心细如发、才情勃发,同时对自己又是一心一意的男子。

他为她写下了“绣缎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褥。”

她明白他的心思,是借着“还君明珠双泪垂”,来表达一种不能及早邂逅的遗憾。可是她什么都无法回应他,她还有丈夫,即使那个丈夫名存实亡。

晚年的她卧在病榻之时,他执笔,她口述,写下至今仍为绣界传颂的《雪宦绣谱》。

他还珍藏着一幅1915年她的呕心沥血之作《耶稣像》,这一幅绣谱让苏绣和沈涛名扬国际,她亲自创作的“仿真绣谱”也成为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42岁这一年,她离开了人世,他亲自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她的丈夫余觉忿忿不平,发表文章抨击他,她浑不在意,有些事情就该让懂的人不懂,让不懂的人不懂。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