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年,56岁努尔哈赤打算自立为王,需要大量兵权。他想起被囚2年的长子,下了一道命令:处死。此时,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已经被关押了2年。在监狱里,他安分守己,静心思过,等着父亲回心转意的一天。然而,
1615年,56岁努尔哈赤打算自立为王,需要大量兵权。他想起被囚2年的长子,下了一道命令:处死。
此时,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已经被关押了2年。
在监狱里,他安分守己,静心思过,等着父亲回心转意的一天。
然而,8月22日这天,他终于等来了父亲的旨意。
他满心欢喜地接旨,可等来的,却是一道处死的命令。
35岁的褚英瘫坐在地上,他脑袋一片空白,只能依稀听见来人说什么“不思悔改”“送你上路”……
他实在不明白,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为何会变得如此绝情?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4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19岁一战成名,被封为贝勒。29岁那年,他被父亲钦点为储君,可没当几个月,就被拽了下来,自此开始了闭门思过之旅。
在监狱中的褚英,绝望抬头,盯着高墙上那一扇小窗户,实在想不明白,这2年自己安分守己,为何还是落得一个被赐死的结局?
他想不明白,这一切,只是因为权谋二字,迷人眼。
和世界告别之前,褚英认真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才发现,他一直以为的父爱,或许,都只是一场虚幻的美梦。
幼年时,仰望他的枭雄父亲
第一次出征,褚英还只有4岁。
这一年,他的父亲努尔哈赤,被明朝官方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主要任务是对建州进行兼并统一之战。
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年幼丧母,因此,一直跟着父亲的军队南征北战。
部落兼并战争,算得上另类的同胞相斗。
除了战场上的算计,褚英和父亲还会经常遭遇暗杀。
在褚英的童年记忆里,刺客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而他和弟弟妹妹就会被父亲眼疾手快塞进柜板地下,然后父亲独自去迎战。
褚英的年纪最大,是大哥哥,他会透过柜板的缝隙,看着父亲和刺客交斗的场面。
在褚英心中,此时的父亲,就是个大英雄,会保护自己,也会为了梦想而努力。
此时的褚英,暗下决心,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要和父亲并肩作战。
5年后,努尔哈赤征服了建州五部,但战争并未停止,他还想要统一女真。
9岁的褚英便继续跟着父亲征战游走。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刀光剑影、杀伐决断的环境中,褚英练就了一身武艺,性格也非常刚毅。
他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只想做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少年功成名就,被推上储君位
19岁那年,努尔哈赤让褚英讨伐安楚拉库。
这是褚英第一次独立带兵打仗。
他表现得非常勇敢,速战速决,大获全胜。
回去之后,努尔哈赤册封他为洪巴图鲁,给了他贝勒的封号。
褚英很开心,他看到了父亲的赞许,也看到一个君王对自己的满意。
自此以后,他仿佛找到了人生的使命,开始四处征战,独当一面。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也很放心地把大部分战役都交给儿子指挥。
褚英的军事天赋很强,他总能给努尔哈赤带来惊喜。
乌碣岩大战后,努尔哈赤赐予褚英“阿尔哈图图门”的称号,这个称号翻译过来,就是足智多谋的意思。
不知不觉间,褚英军功加身,也有了自己的亲信和军队。
他发现,父亲的野心,远远不止女真部落这么简单。
从表面上看,努尔哈赤还在向明朝称臣,但实际上,他已经生出了别的野心。
后来,军中开始盛传“努尔哈赤后继有人”,身为长子、又军功赫赫的褚英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恰好,此时,努尔哈赤也认为,自己已经五十来岁,应该培养一下接班人。
他有很多个儿子,也都骁勇善战,但褚英是长子,理应先培养他。
就这样,29岁的褚英被推上了储位,开始处理国家大事。
这个命令一出,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努尔哈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要测试一下儿子的能力,自然是稳如泰山。
建州百姓们,深知褚英的军功,都欢欣鼓舞,认为他们有了一个威武勇敢的首领。
褚英的部下和幕僚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这简直代表着他们即将拥有建州乃至女真的天下。
可五大臣和四个贝勒,明显就不开心了。
五大臣,是努尔哈赤最宠信的臣子。四个贝勒是当时满洲贵族四大势力集团的首领,其中三个是努尔哈赤的儿子。
这9个人凑在一起,基本相当于努尔哈赤的支柱。
他们认为,褚英功高自负、凶狠残暴,根本没有半点仁义之心。
如果让他当上首领,那其他人都没好果子吃。
于是,褚英的命运开始了急转直下。
遭到弹劾,闭门思过
就在褚英登上储位后不久,五大臣和四贝勒就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告发了褚英。
这告发的方式也非常具有戏剧性。
一开始,这9人气冲冲跑到努尔哈赤那里,一人说了一通。
努尔哈赤表示:我不相信你们口头发言,我要证据,要书面材料。
于是,他们9个人就各自将自己说出来的话,写成了书面材料,基本相当于检举信。
有的举报褚英挑拨离间,有的举报褚英抢走弟弟们的财物、马匹。
四弟、五大臣以议后告汗。汗曰:“尔等若以此言口头告吾,吾焉能记,可书写呈来。”四弟、五大臣将被虐情形各写一书,呈奏于汗。(取自《满文老档》(译文))
努尔哈赤看完后,拿着这一堆材料就找到了褚英,要他说明情况。
努尔哈赤还明确告诉褚英:你可以争辩,允许你否认。
褚英看到这堆材料,心里立马就明白了,自己这是被四贝勒和五大臣告状了呀!
但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气哄哄地就和努尔哈赤说:“无可辩驳,都是我做的!”
努尔哈赤看着褚英理直气壮的模样,气疯了:“让你掌国政,你就是这样对待你的弟弟们,这样对待有功的五大臣吗?”
汗持其书,谓长子曰:“此系汝四弟、五大臣劾汝过恶之书矣,汝阅之。长子,汝若自以为是,亦可上书辩驳。”长子答曰:“我无言可辩。”(取自《满文老档》(译文))
左右权衡之下,褚英被努尔哈赤下令“闭门思过”。
这期间,褚英基本上不能参加任何战争。
褚英心里很憋屈。
他的心理活动或许是这样的:我的军功这么多,偶尔抢点东西又怎么样,将来这建州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只不过是在提前享用。这9个人,居然还联合起来搞我,等以后有机会,我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思过期间搞诅咒,被幽禁
闭门思过期间,褚英的部下们经常过来看他,向他通报外面的局势,时不时还会添油加醋一番:“你的弟弟们军功就要超过你了”“努尔哈赤已经不信任你了”……
一开始,褚英还不太搭理这些部下们,也并不相信父亲会放弃自己。
后来,接连好几次大战,努尔哈赤都没有让褚英参加。
褚英对父亲的信任,也开始动摇。
这一次,部下为他带来消息,努尔哈赤又要带着弟弟们出征乌拉了,褚英再也忍不住了。
在部下的挑唆下,他开始焚香祷告,祈祷作战失利、出兵失败、弟弟们都回不了城……
在褚英的心中,或许,只有失败的战争,才能让父亲想起自己,重新启用自己。
然而,他错了。
他在家里做的所有“糊涂事”,都被传到了努尔哈赤的耳朵里。
此前,褚英欺负四大贝勒和五大臣,努尔哈赤可以当做他不懂事,是性格缺陷。可现在,褚英居然不思悔改,祈祷战败,这不就和“谋反”没有区别么?
于是,努尔哈赤当即将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等了两年,等来了处死的诏书
被囚禁的这段时间,褚英想了很多。
他的储位,就只当了几个月,有负父亲的信任;
在闭门思过期间,他做了女真族最忌惮的祈祷行为,也有负父亲的信任;
但幸好,父亲没有很严厉的惩罚自己。
他只是被关押了起来,他应该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这一次,在高墙之中,褚英格外乖巧,安分守己。
他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也不再盛气凌人,他等待着父亲原谅自己的这一天。
然而,在1615年8月22日,褚英的梦破碎了。
他在高墙里,毫无预兆地等来了一则处死诏书。
在外界看来,努尔哈赤对褚英,已经仁至义尽。
他一直在包容这个儿子,先是闭门思过,然后才是幽禁,最终才将他处死。
这是努尔哈赤在父亲和大汗这两个角色中,平衡的结果。
可在褚英看来,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残忍。
父亲一次又一次给自己改过的机会,如今,他已经安分守己了2年,怎么突然就要被处死了呢?
在生命的最后,褚英忽然有些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处死自己了。
或许,这件事,和自己乖不乖,没有太大的关系。
或许,这件事,和自己经袒护叔叔舒尔哈齐,有很大的关系。
又或许,这件事,和自己曾经和明朝使者密探,有很大的关系……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褚英没有机会继续想明白了,因为,执行死刑的人已经到了。
但后世的我们,依然可以掰开史书,细看褚英的36年人生,来寻找他被父亲处死的真正原因。
到底是什么事,促使努尔哈赤一定要处死这个4岁就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儿子呢?
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占了大比重。
其一,褚英的不知悔改,让努尔哈赤伤透了心。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最早开始跟着他征战的孩子。
努尔哈赤对他真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他愧疚于没有给孩子安稳童年,也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
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努尔哈赤不断给儿子军权和地位,一步步培养起他对权力的渴望。
可或许是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长大后的褚英,在战场上确实英姿飒爽,可在生活中,却非常霸道蛮横。
他不明白,当储君,除了会打仗外,还必须要有驭人的本事。
努尔哈赤引导过很多次,可儿子却还是任由性子做事。
当褚英成为储君后,努尔哈赤越发明白,他可能当不好下一任继承者。
最终,他开始限制儿子,要求他闭门思过,算是变相夺去了他的储位。
委屈的褚英不明白父亲的苦心。
他只知道,坐了几个月的储君之位,他居然连打仗都不能参与了。
于是,焦虑不安的他,才开始在家里点香祷告,可这是女真族最无法接受的。
在当时,祈祷“战事失利”,无异于谋反之罪。
正如翻译过来的《满文档案》所写:
“顾虑长子的存在,会败坏国家。若是怜惜一个儿子,将会危及大国、众子及大臣们。因此,因此,于乙卯年淑勒昆都仑汗(努尔哈赤)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多岁的八月二十二日,下了最大的决心,将长子处死。”
或许,努尔哈赤处死褚英,是一个父亲最大的无奈,也是他身为大汗必须做的。
其二,褚英和努尔哈赤的政治立场,存在冲突。
从征战建州,到收服女真,努尔哈赤的野心渐渐变大,他已经有了反叛明朝的心思。
表面上向明朝臣服,实际上正在扩大自己的势力,等待反扑。
这一点,和褚英的政见刚好相反,褚英认为,应该继续臣服明朝。
因此,当同样支持臣服明朝的叔叔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逮捕、赐死的时候,褚英拼命求情,希望努尔哈赤网开一面。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努尔哈赤不再信任自己的长子。
毕竟,一个和自己意见相左的儿子,如何能当自己的继承人?
而更过分的是,后来褚英赴广宁拜会明辽东总兵张承胤,暗中将父亲努尔哈赤要反叛明朝的心思,告诉了张承胤。
只可惜,张承胤把这个消息完全当做了笑话。
《国榷》:初,努尔哈赤子红把兔尝饮承胤所,曰:“父志不小,屡谏不入。万一南向,大将军计将安出?”承胤盛称汉威德,笑而去。亡何难作。
褚英的这次“告密”,基本以失败告终。
明朝官方对这个消息不在意,可努尔哈赤能不知道吗?
以努尔哈赤的政治能力,就算他不知道具体细节,也大概清楚褚英去做了什么。
这个时候,别说亲儿子了,就是自己老爹,恐怕努尔哈赤也无法忍受了。
他必须要除掉褚英,因为,这是他称霸路上最大的炸弹之一。
其三,努尔哈赤准备建国,需要褚英手下的势力和军队。
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杀褚英时,已经囚禁了他两年多了。
褚英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
为何偏偏就被处死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1615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是努尔哈赤准备自立为王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表面上臣服明朝,看起来是个非常老实的臣子。
可到1615年时,他已经基本占领了大部分的女真部落,势力不断扩大,可以准备自立为王,开始建国了。
建国,就需要足够稳当的势力。
因此,努尔哈赤必须最大限度把所有的兵权、政权全部集中到自己一个人手里。
此时,有2股势力是他的威胁。
一股,是已经被他收服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的兵权;
另一股,就是长子褚英的兵权。
为了彻底收服儿子手里的部队,努尔哈赤必须要杀掉长子,让他的手下群龙无首。
也只有这样,此前褚英的人,才能以最忠心的姿态,成为努尔哈赤的人。
而史书上也明确记载了,1616年,也就是褚英死后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成为后金大汗,不加掩饰地开始与明廷对着干。
由此可知,我认为,努尔哈赤之所以要处死从小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儿子,压根不是什么忍无可忍,而是利益权衡。
无论褚英是仁义还是暴虐,不管有没有五大臣和四贝勒的告发,褚英的结局都不会改变。
只是可怜了褚英,自小就把父亲当成偶像,一直到命运的最后,他都想不明白,所谓的父子之情,敌不过理想抱负的野心。
我想,就算褚英再活一次,他可能也想不明白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泰拉瑞亚彩纸枪怎么获得很多玩家都想了解,泰拉瑞亚中有形形色色的武器装备,跟人物机制...
小编为大家分享原神七圣召唤荒泷一斗怎么样-原神七圣召唤荒泷一斗卡牌图鉴相关内容,原神...
为你提供幸福的二人房的攻略信息,幸福的二人房是一款轻松好玩的恋爱养成游戏,游戏中的...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观看高清不卡这里的视频资源来源于全网优秀的视频播放平台,质量有保障...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我们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日本:各种精彩视频看不停!相关内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