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留下的摊子-嘉庆皇帝终其一生咸与革新,但收效不大

发布时间:2023-03-16 12:03:39 发布人:hao168

帝王档案姓名: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在位:1796~1820享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陵寝:昌陵(清西陵)子女:5子,9女皇后:喜塔拉氏继位人:旻宁(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颙琰

年号:嘉庆

在位:1796~1820

享年:61岁

庙号:仁宗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陵寝:昌陵(清西陵)

子女:5子,9女

皇后:喜塔拉氏

继位人:旻宁(道光)

青史语录

“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史稿·高宗本纪》

太上皇乾隆犹在时,嗣主嘉庆就面临着兵事、河漕、吏治三大困境,其中又以吏治首当其冲。只要吏治搞好了,兵事不难成功,河漕亦不难理顺。对于这个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嘉庆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迅速诛除和坤,就是要为整饬吏治开路。他之所以公开承认白莲教起义是“官逼民反”,也同样是为整饬吏治造成一种舆论声势。与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对整饬吏治的呼声亦很高。

清朝俗例,凡督抚大臣进京觐见,必呈献贡物,借此邀宠,京中大吏亦循此例。于是,海内奇珍,充陈内府,阎寺权奸从中渔利。乾隆朝曾两次明令禁止。然而,由于乾隆帝自身的逸侈,宠臣和坤的揽权受贿等诸多原因,煌煌圣训,形同具文。嘉庆帝亲政后,马上宣谕严禁贡物。他还正式警告诸臣,经此次严谕之后,“有将所禁之物呈进者,即以违制论,决不稍贷”。为了遏止奢侈之风,他遵循老师朱珪“君心正而四维张,朝廷清而九牧肃。身先节俭,崇奖清廉,自然盗贼不足平,财用不足阜”的教诲,“躬行俭德为天下先”,企图为各级官员作个榜样。

在遏制奢侈之风的同时,嘉庆帝还力图扭转官员粉饰升平的官场作风。嘉庆帝亲政之日,接到浙江巡抚玉德奏报:“甘雨普露,粮价平减”。他看到这个奏报,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此等奏报,不可粉饰,朕总要真知小民疾苦以为教养,汝等大臣,敬志毋忘。”不久,四川布政使林寿图奏称:川省“得雪,民情安贴”。嘉庆帝深知,川省连年兵火,民不堪命,哀者赤子待哺嗷嗷,怎么可能“民情安贴”?于是他再次告诫各督抚,“朕所望者,惟在汝等此数字切实奏报耳,若仍不以实告,惟务粉饰取悦,则闾阎疾苦从何而知?嗣后不许说假话,以实告,慎志勿忘。”对于讳灾失职官员的处分,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

乾隆中叶以后,吏治的败坏除了奢侈、粉饰升平,还表现为各级官员的怠情偷安、萎靡不振,尸禄保位。当时,“政以贿成,人无远志,以疲软为仁慈,以玩惕为风雅,徒博宽大之名,以行徇庇之实”。各部院衙门,“诸臣全身保位者多,为国除弊者少;苟且塞责者多,直言陈事者少。甚至问一事则推诿于属员。自言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书吏”。各督抚,“或于应办事件借口行查,经年累月尚未完结,其废池积习犹为牢不可破”。

洪亮吉在《平邪教疏》里,就把“吏治宜肃”列为四大要务之一,他尖锐指出:虽稍有“邪教”,州县府官们既不能化导于前,及事已前发,又借“邪教”之名诛求之,不逼至为“贼”不止。在大臣中主张整饬吏治最力者,当首推大学士王杰。在诛除和坤后,他在内阁中位居首席,对于振兴朝政,自然是责无旁贷。他深感吏治不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各省亏空愈来愈严重。因此他建议,整饬吏治应从彻查亏空入手。无论从嘉庆本人的认识,还是从内外大小臣工的呼声来说,整饬吏治实为当务之急,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关键在于如何整饬,能否下狠心、动真格。嘉庆帝亲政后,以“咸与维新”为旗帜,在治理内政、镇压起义的同时,着手从多角度对吏治加以整顿。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 加强皇权

→ 盛世修书,比肩《永乐大典》——乾隆编纂《四库全书》

→两次遇刺,事变频生——嘉庆朝的社会动荡

→ 针对乾隆的偏见:年轻时的乾隆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