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4—15世纪英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发布时间:2023-07-17 12:12:53 发布人:hao168

一、14—15世纪英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自13世纪起,英国的商业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以羊毛贸易为例,13世纪英格兰平均每年出口30000袋以上的羊毛,约合1100万磅,13世纪晚期至14世纪早期有时

一、14—15世纪英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

自13世纪起,英国的商业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以羊毛贸易为例,13世纪英格兰平均每年出口30000袋以上的羊毛,约合1100万磅,13世纪晚期至14世纪早期有时出口达35000~40000袋。

不过,由于当时英国商人势力较小,因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外国商人,他们获得了英国给予的一些特权。

如1303年的《商业法》规定,所有盟国的商人在英国都受到英王保护,免交各地的收费,既允许他们进行批发也允许零售,并承诺对涉及他们的诉讼尽快进行审理;1335年的一个法令声称,由于市民强迫外国商人只有通过他们作为中间商才能交易,所以价格比原本的价格要贵,外国商人将来可以完全进行自由买卖,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参与零售贸易。

这一点在1351年、1353年、1378年、1399年、1435年的立法中多次重申。这些特权无疑提高了外国商人的地位。例如,1373—1374年出口26000袋羊毛,其中,外国商人出口11500袋;1379—1380年每年出口15000匹呢绒,其中,外国商人10000匹。在外国商人中,汉萨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实力最强。

汉萨商人很早就来到了英国从事贸易。1194年,他们在伦敦拥有自己的商会大厦,还可以自由地进入所有的市场和集市。1317年,汉萨商人取得了在英国的经商特权。在此之后,汉萨商人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1366—1368年,汉萨商人呢绒出口量为年均1690匹,占英国呢绒出口总量的11%,而到15世纪汉萨商人的呢绒出口量一直在6000~15000匹,占英国呢绒出口总量的20%。

意大利城市与英国的商业联系则是以征集教会税为开端。很快,意大利商人便控制了英国的全部外币兑换业务,13世纪中期控制了与海关和货币有关的大多数机关,1290年以后又控制了英国的银行业。

借着这种有利条件,意大利人发展了与英国的贸易关系。1273年,英国的羊毛出口总数为32743包,其中,24.5%由意大利人经手,比重仅次于英国人经手的35%;1338年,价值113595英镑的羊毛在尼德兰出售,佛罗伦萨的巴尔迪和佩鲁齐公司获得了其中的34%。

意大利人也参与了呢绒贸易。14世纪90年代,意大利商人平均每年从英国出口呢绒约9700匹,占这一时期英国呢绒总出口量的25%;1439年,2艘威尼斯大船装运了5000匹呢绒,约占当年英国呢绒总量的10%。

由于汉萨和意大利商人实力较强,因而英王常向他们借款,部分借款附带一些特许权。1272—1294年,爱德华一世欠卢卡的里卡迪公司至少392000英镑,为偿还债务,1275—1294年该公司完全控制了关税收入。

意大利的巴尔迪和佩鲁齐公司破产后,爱德华三世于1338年向4个多特蒙德商人借款1200英镑,作为回报给予他们出口400袋羊毛的特许权。这些特许权进一步增强了汉萨和意大利商人的实力。

与此同时,在14—15世纪,英国商人的贸易规模也在扩大。以羊毛贸易为例,1273年英国商人出口羊毛8100袋,价值5万英镑;1331—1335年,英国商人平均每年出口羊毛24000袋,价值15万英镑;1337—1388年,英国商人仅出口到多德雷赫特的羊毛就有10700袋,价值11.4万英镑。

同时,英国商人的财富也进一步增加,开始有能力为国王提供贷款。理查二世全部贷款的33%~40%,以及亨利四世贷款的一半多是由伦敦市民和伦敦市政府提供的;1400—1413年,一位富裕的纺织品商人为英王提供了10次贷款,总计13700英镑。

崛起的英国商人不满享有诸多特权的外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发生了冲突。1375年,英国商人向英王申诉其在与汉萨商人的交易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引起了第一次反对汉萨商人的浪潮,此后直到1437年,双方又爆发了两次冲突。

虽然多次达成协定,但未能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当时的一些文件也反映了这种对外国商人的不满情绪。1447年,一份名为“贸易中的不满”的文件中,作者指出“羊毛和毛皮被大量运出英国,但外国人很少购买英国的呢绒,而是自己生产”,“我们已经忍受外国商人很长时间了,他们按照他们的喜好销售商品,他们骗取国王的关税,他们专注于把黄金运出英国,使得英国缺少黄金”;

爱德华四世时期的一首政治诗歌中也说到:“商人买走了我们的羊毛,还有上好的呢绒,运到海外很远的地方,卖到他们的国家。不要让我们的羊毛被卖光,还有他们特别寻找的呢绒。尤其要限制羊毛,这样这片土地的人都会有工作。”在英国商人这种强烈抵制外国商人的要求下,英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便有了合适的社会环境。

二、14—15世纪英国保护主义政策的类型

从14世纪开始,英国陆续实行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按照类型来分,有以下几种。

1.禁止外国商人买卖某些货物,保护本国手工业。1326年,由于弗莱明人、布拉班特人和其他外国人大肆收购绒草、黄油等呢绒生产原料,英王下令伦敦市长对此予以扣押,并命令财政大臣发布令状,禁止今后将这些原料卖往国外。

1463年的保护主义政策规定,从那年的圣约翰节起,任何外国人不得购买毛皮,也不得将毛皮输出国外;禁止输入呢绒等产品以保护手工业者。1484年的控制意大利商人的法案规定,不在英国国内常住的意大利商人不得销售羊毛、呢绒及其他意大利商人在英国国内购买的商品。

2.对外国商人多征税。在羊毛贸易上,1303年之前,外国商人与英国商人一样,出口每袋羊毛须缴纳1/2马克的税,300张羊皮同样是1/2马克,144张兽皮为1马克。1303年之后,外国商人出口羊毛和毛皮要比英国商人多交1/4马克的税。

1338年3月英国商人的羊毛出口税为每袋2英镑,而外国商人为每袋2英镑3先令4便士。到了爱德华四世统治时期,英国商人的羊毛出口税为每袋33先令4便士,而外国商人为每袋66先令8便士。

呢绒贸易方面,1347年以前,只有外国商人出口呢绒纳税,而英国商人不必缴纳。1347年后,英国商人每匹呢绒收取14便士的出口税,外国商人则为21便士。此外,1347年后,除羊毛、呢绒、羊皮、兽皮、蜡和葡萄酒外,英国商人进出口其他商品不必纳税,而外国商人则要按每英镑抽取3便士的税率纳税。

此外,1350年后英国还一直向外国商人征收补助金。除一些特殊时段外,1350—1377年的补助金为20~43先令,每袋羊毛的关税和补助金合计为30先令至53先令4便士。与此相比,亨利四世向英国商人征收的补助金仅为外国商人的一半。

3.限制外国商人在英国的交易及居住。1326年的羊毛出口商公司条例规定,英国商人只能通过公司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1484年的控制意大利商人法令规定,意大利商人必须在到达英国后8个月内卖完所有商品,卖完后2个月内必须离开英国;任何外国商人不得招待或留宿与他不是一个国家的商人,违者每次罚款40英镑。

4.扶植本国的商人和航运。扶植商人的典型事例是1407年授予商人冒险家公司与荷兰、西兰、布拉班特和佛兰德尔进行贸易的特许权,允许他们从自身选出一些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平息他们之间的争论、竞争和不和,经商人同意可以颁布条例、法规等,并可惩罚不遵守规定者。

英国政府重视商人冒险家的利益,如在1478年,鉴于有商人控诉伦敦布商约翰·皮克林在担任商人冒险家公司的管理人时损害其他商人的利益,英王要求皮克林在今后要诚实和不偏不倚地对待这片海域的所有商人冒险家,并要向英王和法庭展现自己并没有不公平对待其他商人的表现。

扶植航运方面,1382年的航海法案规定除使用英王臣民的船外,不得将货物输出或输入英格兰;在下一个复活节后,若是任何国王的臣民使用其他的船运送货物,一经发现,他的货物将被没收,举报者将得到货物的三分之一作为奖励。

到了1463年,英国再次颁布航海法案,规定除外国商人外,任何居住在王国之中的人不得用任何外国船只将王国或威尔士的商品运往国外,或是将相同的商品输入国内;若有人因此而被捕获,则他的商品一半归国王,一半归捕获他的人。

5.禁止金银出口和鼓励金银进口。1335年,英王颁布货币流通法令,禁止朝圣者和其他人将英国的钱、银盘和金银器皿带离英国,禁止任何人将假币带入英国和英国控制的其他地区,不得用假币进行金银兑换。

1419年,英国议会要求本国羊毛出口商根据其带到国外的羊毛数量,按一定比例带回金银,初次来到英国的外商也要把一定数量的金银送到英国的铸币厂。

1463年的保护主义政策规定,除非使用现金支付,任何国家的羊毛商人不得买卖羊毛,其中一半必须使用英国货币、金银块或金银条支付;货币必须全部带入英国,金银块和金银条则应在加来的铸币厂铸成硬币,并在交易完成后3个月内带入英国。

1484年的控制意大利商人法案也规定,意大利商人在进行交易时必须使用货币来购买英国的商品。这些要求外国商人必须使用货币的规定,也反映出英王希望通过贸易将金银输入英国,增加英国的财富。

英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1.促进了本国商人实力的提高。在1452年和1461年,英国商人进出口贸易额占到总量的62%和60%。1350—1479年对245个伦敦商人抽查的结果显示,财产在400英镑以下的英国商人共有169人,占比69%;到了伊丽莎白时期,伦敦商人拥有的动产平均为7780英镑。在英国保护主义政策的庇护下,英国商人的实力有了显著增长。

2.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毛纺织业的进步最为突出。1366—1368年间,萨福克郡平均每年生产呢绒312匹,萨莫塞特郡为1211匹,威尔特郡为254匹;1468—1469年,上述各郡平均每年生产呢绒5188匹、4981匹、4310匹。

约克郡西来丁区1395—1397年平均每年生产590匹呢绒,1468—1469年,增加到每年3000匹,若算上约克等城市的产量,则有4972匹。同时,工业的发展导致羊毛贸易的衰落和呢绒贸易的兴起。

1446—1448年,英国商人平均每年出口羊毛6400包,到16世纪30年代仅有3481包;反观呢绒出口,1446—1448年英国商人平均每年出口呢绒53700匹,到了亨利八世统治初年达到84000匹,16世纪中叶达到122000匹。

3.禁止金银出口和鼓励金银进口的政策促进了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生。1381—1382年,议会安排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如下:英国国内货币的短缺应该归因于外国货币的脆弱,并由此导致了英国货币的流失;进口到英国的外国商品价值不能超过出口到国外的英国商品的价值。

这种贸易平衡理论很快得到了实践:1390年,外国商人购买的英国商品的价值至少要达到他们进口货物的一半;1402年,所有的外国商人都要把他们的收入用于出口英国货物。城镇上产生的“保护”概念扩展成了一种“主义”,类似于经济民族主义,它的倡导者在议会中积极强调这一点,诸如金银储备、贸易平衡理论和经济民族主义随之而来。

14—15世纪英国的保护主义政策,给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实践依据。

总的来说,14—15世纪英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是英国本国商人与外国商人矛盾的产物。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对本国商人和手工业者的保护,有利于英国商人阶层的崛起和手工业的发展。保护主义政策本身的保护主义思想以及对金银的重视,也为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说,14—15世纪的保护主义政策为英国在都铎时期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