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人生窍门:看他如何做到“隐忍”,而后一鸣惊人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3:12 发布人:hao168

(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喜欢“毅说人文与历史”的历史、人文解说,请关注我,谢谢)《曾国藩的人生窍门:看他如何做到“隐忍”,而后一鸣惊人》《欲成大器者,请学习曾国藩的隐忍,

(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喜欢“毅说人文与历史”的历史、人文解说,请关注我,谢谢)

《曾国藩的人生窍门:看他如何做到“隐忍”,而后一鸣惊人》

《欲成大器者,请学习曾国藩的隐忍,心里需要练就的强大力量》文——毅说人文与历史

曾国藩,大家熟知的晚清重臣,被称赞为“千古完人”,他是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榜样。

那么问题来了,曾国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天,“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就带大家从他的隐忍性格开始,了解一下曾国藩是怎么把别人认为羞辱的事情藏在内心,从而不动声色地面对讥笑与嘲讽,并转败为胜、扬眉吐气的。

曾国藩虽然是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但是说来也好笑,他的前六次秀才考试都以名落孙山结尾。

道光12年,曾国藩养精蓄锐,卧薪尝胆,第六次来到科举的考场。考完后,曾国藩甚是得意,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中。

天不遂人愿,他又一次落第了。当时湖南省的主考官说曾国藩的文章太单薄,不能及第。但是,可以给你一个“佾生”资格(“佾生”,又称为半个秀才,下次考试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

换作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佾生”资格的,但是,曾国藩视其为奇耻大辱。他回家后闭门思过,隐忍不出,头悬梁、锥刺股,终于突破了僵硬的文笔思路,写文章也文采斐然了。

终于,当他第七次参加秀才考试时,下笔文思如泉涌,文章一气呵成。天道酬勤,他考中了秀才。

这是曾国藩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隐忍”,相比同时代的洪秀全,曾国藩多了几番毅力。洪秀全则不具备隐忍的性格,几次落榜后,直接把四书五经付之一炬,揭竿而起了。

再来看曾国藩的第二次“隐忍”。

曾国藩初进京城时,郁郁不得志。在他存留下来的文章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的颓废、不满和失望。我们来看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说:

“别看我现在是个京官,但是,我只是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我不能像历朝历代的忠贞文官那样仗义执言,舍身死谏,也不能像那些奸臣那样,贪污受贿。就这样,我没有好名声,没有钱财,不上不上,半死不活的,还不如回家养老算了。”

他还沮丧地说道:“我非常羡慕那些在老家里的人,种几亩地,归隐田园,喝几杯酒来麻醉自己。”

曾国藩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抱怨,是与当时道光朝政治低压相关的。当时的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腐败不堪了,而道光帝却穿着数十两银子的“补丁”朝服装腔作势。

整个官场死气沉沉,大家都只说漂亮的空话、大话,但是不办实事。清王朝就如同一堵破烂不堪的土墙,大家在墙下麻不不仁,甚至有的人还在往土墙上浇水,期待它快点倒掉。

抱怨归抱怨,曾国藩却是在抱怨中“隐忍待发”。他韬光养晦,暗中观察时弊,待血气方刚的咸丰帝登基后,他上了一纸奏疏,痛陈时弊,振聋发聩。从此,曾国藩得以入得了咸丰帝的法眼。咸丰帝的支持,使得曾国藩坚定了同腐败官僚体系斗争的决心。

曾国藩剑走偏锋,直接批评了咸丰帝的几个缺点,痛揭龙鳞,给了咸丰帝当头棒喝。虽然,这些意见未被咸丰帝采纳,但是,曾国藩的才华也给慈禧以及权臣肃顺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提拔和青云直上铺平了道路。

欲成大器者,我们要学习曾国藩的隐忍,暗中积蓄力量,练就强大的心里,待时而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