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降清2次反叛的王辅臣,为何还能得到康熙重用,又为何服毒自尽

发布时间:2023-07-20 10:12:41 发布人:hao168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三藩和清廷的对抗正值关键时期,而且形式明显对清廷不利。而此时吴三桂的老部下,雄踞平凉的王辅臣再一次投靠于吴三桂,第二次背板了清朝政府。平凉城位于西北关键战略位置,向东可以直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三藩和清廷的对抗正值关键时期,而且形式明显对清廷不利。而此时吴三桂的老部下,雄踞平凉的王辅臣再一次投靠于吴三桂,第二次背板了清朝政府。平凉城位于西北关键战略位置,向东可以直接进攻山西、河北,甚至直接攻打到清朝都城北京;战事不利可以立马向南撤退,经四川退回到云南境内和吴三桂汇合。

王辅臣对于一直未能打过长江的吴三桂而言,至关重要,也是吴三桂北上进攻的唯一通道;对于誓要守住长江防线的康熙皇帝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奉命出兵进攻并拉拢王辅臣的图海很快将王辅臣围困于平凉城内。康熙皇帝为和要派遣图海前往围剿王辅臣呢?早在王辅臣第二次降清的时候,图海对王辅臣有过提携,对其有恩。面对图海的大军围困,渐渐弹尽粮绝的王辅臣又念于图海的提携之恩,只能开城投降,第三次降于清朝。

可是,令我们疑惑的是,康熙皇帝对这个三次投降于清朝,又两次反叛清朝,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的王辅臣,非但没有追究其依附吴三桂对抗请政府的罪责,反而加封其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衔。太子太保这个官衔虽然是一个虚职,只是荣誉官衔,但在清朝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荣耀。这是为什么呢?

1、形势所迫

当时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联合造反势头正劲,再加上镇守广东的尚之信将其父尚可喜囚禁,炮轰清军大营,响应了吴三桂的造反,“三藩之乱”的组合正式形成,局势对清朝政府更为不利。三藩军队的进攻势头虽猛,清廷也着实丢掉了几个省份,但有长江天险帮忙,长江沿线又有清廷重军把守,吴三桂想要攻入北方地区,自取京城,平凉城便成了他的必经之路。而在陕西经营数年,手中握有重兵的王辅臣肯定是防守平凉城的最佳人选。在那个关键时刻,康熙皇帝断不会愿意失去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

2、王辅臣两次反清都事出有因

和吴三桂、耿精忠不同,虽然王辅臣有过两次叛清的经历,但每次都是事出有因,并不是刻意要与清廷作对。第一次叛清是因为王辅臣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那时候还只是别人的马前卒,一个无名之辈,只能跟随而没资格选择。这一次,是因为清廷派来协助自己驻守陕西的莫洛处处排挤和针对自己,两方对抗的混乱之下,王辅臣失手将莫洛杀死,无奈之下,王辅臣才依附吴三桂。所以,在图海大军围困得到康熙皇帝既往不咎的承诺以后,王辅臣还是选择了投降清廷。要不然,能征善战的王辅臣真要和图海大军打起来,还真不一定谁打得过谁。康熙皇帝当然明白王辅臣的无可奈何,权衡利弊以后,还是选择原谅并重用了王辅臣。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王辅臣的镇守下,平凉城死死的挡住了吴三桂北上的进攻路线,而后随着耿精忠、尚之信的接连降清,吴三桂病逝,就在清廷马上就要平定“三藩之乱”,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在平乱中立下大功的王辅臣竟然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更让我们疑惑了,既然已经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原谅和重用,王辅臣为何还要服毒自尽呢?其实,这还是王辅臣的无可奈何。

在“三藩之乱”中眼看形势不对,再次降清的并不只是王辅臣一人,所以王辅臣有足够多的的例子来分析自己将要面对的结局。叛乱之初就紧紧跟随吴三桂的靖南王耿精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眼看局面越来越于自己一方不利,早在康熙十五年便带兵投降于清廷,调转枪头又帮着清廷对付起吴三桂的军队。可是,等到清廷将吴三桂的军队平定的差不多的时候,一道圣旨将耿精忠逮捕入狱交刑部议处。耿精忠的结局算是三藩之中最惨的,不但被处死,还将其肉身交给了范承谟之子,分割其肉用以祭奠死在耿精忠手中的忠臣范承谟。王辅臣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家人和部下,要知道和耿精忠一块被处死的还有他的几个心腹大将。所以,王辅臣想要自尽的方式换取清廷和康熙皇帝对自己家人和部下的原谅。果然,康熙皇帝在得知王辅臣自尽以后,沉思许久而后赦免了王辅臣的部下和家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