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蛭吸血术到“吸血鬼德古拉”:血液是回答人类永恒问题的开端

发布时间:2023-07-21 12:05:24 发布人:hao168

《血液传》,[比利时]马克·博加茨 著,张轶弛 译,未读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6月版。从古至今,血液就被视作孕育生命的神秘法则,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遍布身体中每一个微小的角落。血液是

《血液传》,[比利时]马克·博加茨 著,张轶弛 译,未读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6月版。

从古至今,血液就被视作孕育生命的神秘法则,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遍布身体中每一个微小的角落。血液是如何在体内运行的,血液是如何被制造和“消化”的,又是如何导致发烧和炎症的……上述问题令科学家们沉迷不已。

纪录片《探寻血液》(2015)剧照。

经典学说:体液和气

古埃及人在将尸体制作成木乃伊的过程中对人体内部和外部构造有了非常深入的认知。遗憾的是,他们积累的大部分医学知识都没有被记载下来。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所处的时代,也就是公元前1世纪,解剖人体是绝对不允许的。古希腊人认为身体的尊严不可侵犯,即使在死后也是如此。地中海另一边的亚历山大港则没这么多讲究。传说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赫罗菲拉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等多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秘密解剖人类尸体,他们甚至用活着的奴隶做一些实验。

赫罗菲拉斯“发现”了前列腺和十二指肠(拉丁语中的十二指肠是“duodenum”,因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长度而得名),他还提出了一个在当时颇具革命性的概念,即神经起源于大脑且能将“灵魂的指令”传达给四肢。他可能是第一个证明了动脉中并非充满空气,而是流动着血液的人,虽然人们普遍也是这样认为的。

一个人的思想领先于其所处时代,有时并非一件好事。克劳迪亚斯·盖伦(129—199年)是帕加马王国(今土耳其境内)富有建筑师家被宠坏的儿子。他直接无视了他的“同行”赫罗菲拉斯在500年前的发现。众所周知,他非常傲慢,自称是罗马帝国医学界的皇帝。他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且只有我,才能展示正确的医学疗法。”

虽然他提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论,但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一些医学名家,包括阿斯克勒庇俄斯(西方神话中的医药之神)、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学说也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对动物的解剖。他曾称自己从未听说过赫罗菲拉斯这个人。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是世界这个大宇宙中的一个个小宇宙。两者都由四种主要元素(土、空气、水和火)和相应的四种体质(冷、干、湿、暖)组成。这四种元素的结合产生了四种“体液”,也可以称为汁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盖伦认为,每个人体内的体液天生都是过量的,根据一个人的体液水平可将人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通常这四种体液在人体中保持均衡状态,但如果出现干扰因素,比如被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环境影响(盖伦是一位早期环保主义者),人就会生病。

这四种体液产生了不同的“气”(一种蒸汽或是空气),这种气升至大脑并控制着人的气质。因此,多血质的人天生快乐、开朗、热情、大方;黏液质的人冷漠、卑鄙、惹人厌烦、不动声色;胆汁质的人易怒、暴躁、喜欢争吵;抑郁质的人懒惰、悲伤、阴郁、冷漠。

动画《血型君2:血液型》(2015)剧照。

训练有素的医生可以利用诊断表做出诊断、预后、实施综合疗法。如果一个人的体质过于偏向胆汁质(太热太干),医生便会给一些饮食建议:吃一些湿冷的鱼类。而体质过于湿冷的病人(黏液质),则会被建议吃一些干热的食物,例如烤肉。一些饮食大师或许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食谱不能一刀切,而要基于客户的体质进行个性化定制。

如果患者患有严重的感冒,则是由过于寒冷(冬天)以及鼻子、喉咙和肺部的潮湿分泌物过多(黏液过多)而引起的——湿冷的痰打破了体内的体液平衡。生活方式和饮食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温水浴、催泻和灌肠会让体液恢复平衡。如果这些疗法都没有帮助,就要采取放血疗法了。放血疗法包括直接放血、划痕法(在皮肤上割开一个小口)、燎泡法(在皮肤上烫出燎泡),或者利用水蛭吸血法。毕竟,血液是四种体液中最容易获得的,而且“手法精湛”的放血术通常在患者因失血过多而昏倒前能够使患者的体液“恢复”。

盖伦还描述了男性身体将血液转化为精液的过程,这与女性身体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女性体内的热血过少,无法将血液转化为精液。女性多余的血液被用来滋养子宫内的胎儿,并在胎儿出生后转化为母乳。对未怀孕的女性来说,多余的血液必须被排出,这就是女性来月经的原因。在一些中世纪的画作中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静脉将血液输送到乳房以产出母乳,另一条静脉则将经血输送至体外。

盖伦还提出了一种关于血液循环的特殊理论。他认为静脉源于肝脏,动脉源于心脏。肝脏不断地生产、制备血液,血液从肝脏出发,像灌溉农田的水一样流入组织和器官。血液像潮起潮落那般流动,所以不会回流。在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各个器官后,血液也被消耗殆尽。从肝脏流向心脏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少量通过肺动脉供给肺部,另一大部分则从左到右横穿过心脏(通过心脏两个腔室之间彼此分开的假想孔)。血液在那里与空气混合,然后再流入动脉并从动脉流到身体各处。

纪录片《探寻血液》(2015)剧照。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学说可能既奇怪又毫无逻辑,但这一理论却被推崇了1500多年。在中世纪早期,人们甚至认为恒星、行星和星座(黄道带)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几个世纪以来,盖伦纯粹基于动物解剖所提出的学说一直是无懈可击的。直到1482年,教皇西斯都四世才颁布法令允许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前提是只能使用被处决的罪犯的尸体,而且在实验之后尸体仍被以基督教丧葬仪式下葬。这是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一法令满足了帕拉塞尔苏斯、列奥纳多·达·芬奇、安德烈·维萨留斯和威廉·哈维等研究人员对解剖学真相的好奇心。

光明从东方来

在深入探索16世纪和17世纪的开创性医学发现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世纪东方采用的古老东方医学疗法。毫无疑问,东方医学的代表人物是伊本·西拿(980—1037年)。西方世界称他为“阿维森纳”。他的父亲是布哈拉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王庭的高级官员,是他哲学、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启蒙导师。最终,伊本·西拿从事了医学工作。他自幼便是神童般的人物,18岁时便被聘任为布哈拉城皇帝的私人医生。如此一来,他可以自由出入著名的宫廷图书馆,去找到所有他想看的希腊文、拉丁文,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经典著作。

他很快便出版了《治疗论》这部中世纪百科全书式著作。这本书的内容涵盖哲学、诗歌、天文学、音乐、数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诡异的是,书中没有一章是专门讨论医学的。这与他抱持的观点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医学毕竟是二流科学,以实践为导向,并且主要由训练有素但未接受良好教育的底层人和低级外科医生来完成。

他之后又出版了使他在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传世之作——《医典》,聚集了所有已知的人体、疾病和精妙药物疗法知识的五卷集(多达800页!)。令人惊讶的是,阿维森纳认为患者所处环境和生活条件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强调了健康的精神状态对健康身体的重要性,同时要进行充足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多样化饮食。这本书还详细讨论了预防措施(例如过滤饮用水),以及通过正确教育以预防疾病和流行病的重要性。这与西方的普遍做法形成鲜明对比,阿维森纳也因此受到一些欧洲“知识分子”的嘲笑和讥讽。

西拿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学说,他因此饱受所在地区宗教人士的批评,被迫在波斯和中东地区过着游牧生活。早在11世纪,他的名气和作品就被传到了西方,这要归功于从中国、印度到欧洲的主要贸易路线上的文化交流,以及哈里发对西班牙大部分领土的征服。直到约1085年,当西班牙君主收复失地的运动取得深入进展时,阿维森纳《医典》的可靠的拉丁语译本才被克雷莫纳的杰拉尔德翻译出来并面世。

当时,在南欧的早期西方大学中,《医典》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评论,人们认为其能和盖伦的著述相提并论。毕竟,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一切在当时都被视为抄袭,抑或是过于超前的幻想……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事。直到16世纪,阿维森纳的作品才开始被再次翻译并重新出版,例如威尼斯人安德里亚·阿尔帕戈便重新翻译了其作品。阿维森纳最伟大的成就在于整合了所有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化所积累的人类知识并将其带到了西方世界。

文艺复兴:血液科学的摇篮

欧洲的文艺复兴在医学上引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地震。不可否认的是,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1493—1541年)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之一,虽然他在后世并不那么出名。后来证明,这个出生于瑞士的幻想家的中间名“博姆巴斯茨”并非盗用自他人。和许多其他人一样,他在博洛尼亚大学完成了学业,随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威尼斯军队中担任外科医生。在军队中,他以对伤口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的“奇怪”理论而闻名。他认为感染对人身体是有害的,这一理念违背了普遍的医学原理,即感染是愈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正是秉持着这一观点,他不仅仅是阿维森纳的忠实拥护者,也是后来由英国著名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及其同事发起的防腐运动的先驱。

可能是在军事医学领域的成就让他有些忘乎所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帕拉塞尔苏斯,并认为自己是古代医学大师塞尔苏斯和艾伦的传人。很快他就开始认为自己比这些杰出的前辈更重要。后来他甚至称盖伦是骗子,声称自己“脖子上的每一根头发都比我那些博学的同行知道得更多,我的鞋带所拥有的智慧,盖伦和阿维森纳加起来也比不过”。博姆巴斯茨,你真敢说啊!

电影《德古拉》(2020)剧照。

回到巴塞尔城后,即使之前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他还是被聘为大学教授,他让他的学生烧掉珍贵的医学教科书,因为他坚信书中捍卫的四气理论完全是胡说八道。同时,他拒绝用放血这种广泛应用的疗法,并将注意力转向硫、汞和盐等化学元素(也许是受到当时兴起的炼金术的启发)。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医学便将人体视为一种化学系统而不是体液系统。

“多亏了”帕拉塞尔苏斯,数千名梅毒患者在19世纪接受了带有剧毒的汞疗法。他还将鸦片酊引入医学领域,这是当时已知的最有效的止痛药。他可能是在拜占庭军队行医时产生了这个想法,也许是从阿维森纳那里“借用”的。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还认为“剂量”是首要原则: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毒或是有害的——即使是水,如果摄入过多也会产生危害。他曾提到这个原则也适用于血液,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健康的。

也许他最大的成就是关于德国矿工所患疾病的著作。该书首次将金属加工行业的工作条件与(职业)疾病联系起来,比如非常常见的贫血。后来,因与教会发生冲突,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在萨尔茨堡孤独离世。毫无疑问,他很清楚自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领域的先驱人物,扮演着永恒的怀疑者的角色。他的名字中的“奥里欧勒斯”是否因这一角色而来,尚无考证。

与此同时,另一位巨人正在意大利开展工作。从1475年到约1510年,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对从米兰、罗马、帕多瓦等地的医院所获得的尸体进行了不下30次尸检。他因此获得了很多关于人体的知识。例如,他那幅著名的画作,即用黑色和红色粉笔准确描绘了子宫形态以及血液是如何通过脐带从母体流向孩子的。

1477年,当一名罪犯被公开处决时,达·芬奇和在场的其他人一样,注意到这种处决方式会导致阴茎突然勃起。在随后的尸体解剖中,他精准地描绘了阴茎充血的形态,而当时的医学将阴茎勃起归因于空气混合物在肝脏中发生了变化,使阴茎像内胎一样膨胀起来。后来有些恶毒的言论称,达·芬奇对男性生殖器的兴趣可能与他的同性恋倾向有关。无论如何,达·芬奇第一次证明了血液对性唤起的作用。

尽管如此,静脉和动脉的详细草图表明达·芬奇还没有发现血液循环的秘密。这份荣誉属于另一位科学家。

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1514—1564年),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维萨留斯”,他比帕拉塞尔苏斯更低调谦虚,却因开启了16世纪医学革命运动而更为后世熟知。尽管他在意大利学习的仍是盖伦的传统古典医学理论,但作为和达·芬奇同时代的人,他受到了达·芬奇精密的人体解剖图、阿维森纳《医典》,以及帕拉塞尔苏斯的批判性叛逆精神的影响。

维萨留斯在23岁时就成了当时医学界圣地之一帕多瓦大学的教授。他能获得这个职位可能归功于他在鲁汶的大胆行径,他曾从盖斯堡偷来尸体并进行解剖——一次偷一个部位,今天是一条胳膊,明天是一条腿(顺便说一句,盖斯堡现在已经成为盖斯堡医院)。

维萨留斯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手指,并不会盲目听从盖伦的指示。从此,医学教学的方式将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在解剖台上亲自动手,而不仅仅是在大教堂前(根据传统,教授高高地站在解剖台上方,他用教棍指向哪个部位,他的助手就可以解剖哪个部位并向学生们展示)。

维萨留斯很快就反驳了盖伦提出的几条公理。也许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反驳了盖伦关于心脏的论断。盖伦认为心脏的两个腔室之间存在微小的连接点或孔隙,血液可以通过这些连接点或孔隙从一侧流向另一侧。维萨留斯则证明了人的心脏内部并不存在这些孔隙,并且心脏的两个循环是分开的:一个循环是从身体的大静脉接收血液并将其泵入肺部;另一个循环是接收从肺部泵出的血液,然后血液再通过动脉系统流向各个器官。

维萨留斯充分利用了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的“新”印刷术。他让画家提香的学生扬·斯蒂凡·范·卡尔卡和其他艺术家将他粗略的草图绘制成精美的插图,并将其插入到他的《人体的结构》(1543年)一书中。这本书的出版使维萨留斯在30岁就一举成名。令人不解的是,维萨留斯从未抵制过放血术,但你真的不能责怪一位外科解剖学家在解剖时会对血液产生渴望……尽管维萨留斯能够非常准确地描述人体结构,但直到1628年,英国的威廉·哈维(1578—1657年)才在著作《心血运动论》中揭示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纪录片《探寻血液》(2015)剧照。

维萨留斯去世14年后,哈维在福克斯通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是家里9个孩子中的老大。他从小便有机会学习拉丁语,这门语言是当时欧洲通用的科学语言。他的才华很快就展现了出来,年仅15岁时他便在剑桥大学开始了他的医学学习生涯。19岁时他便开始在法国和德国游学,并于1599年到达当时的医学中心帕多瓦。他甚至有可能在那里遇到了伽利略·伽利雷。可以肯定的是,他在那里学习了维萨留斯的理论,并师承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兼外科医生法布里休,学习了解剖学。回到伦敦后,哈维与伊丽莎白一世宫廷医生的女儿成婚,这无疑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助力。后来他成为国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私人医生。

当时盖伦的理论仍在英国盛行,但这并未影响到哈维,他残忍地将活着的动物解剖(当时还没有麻醉术),他迫切地想知道活体的血液循环方式以及血液是如何被一个器官传送至另一个器官的。当时喧嚣的科学和文化创新氛围帮助他发展了他的理论,其中达·芬奇的技术草图、维萨留斯的插图、面世的第一台采矿泵、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我思故我在”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他很快便得出了结论:就血液及其循环而言,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不可能是正确的。静脉里确实有瓣膜,但它们只允许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确实没有联系;动脉中没有空气,心脏收缩与可感知的脉搏相吻合。简而言之,心脏中的左右心房独立形成系统并泵送血液,将血液分别输送到肺部和其他器官。循环的概念就此诞生,血液不会被器官消耗,而会被循环利用,心脏就像一个简单的泵,在每次收缩时推动血液流动,形成血液循环系统。

哈维的理论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因为它显然与古希腊大师的教条和理论相矛盾。当他又开始质疑放血的用处时,人们激烈的讨伐让他不得安宁,他不得不不断地为自己辩护。他的王室“关系”在这时派上了用场。最后这场风波成功被平息:即使在他去世之前,大多数同事能够承认他的理论也让他感到很荣幸了。哈维在79岁时(可能)因脑出血而平静离世,是他自己用事实证明了他发现的血液循环机制的合理性。

本文选自《血液传》,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比利时]马克·博加茨

摘编/何也

编辑/张进

校对/陈荻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