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吴三桂不投降,清军真的无法攻克山海关吗?

发布时间:2023-07-23 08:51:33 发布人:hao168

总是有这样一种观点:清朝的天下是捡来的,若无吴三桂投降,打开山海关,则清军永远无入关之肯能。此言确信否?当然,这是无稽之谈。无论吴三桂开关与否,清军入关的结果,都不可能改变,甚至连时间都不会推迟太久;

总是有这样一种观点:清朝的天下是捡来的,若无吴三桂投降,打开山海关,则清军永远无入关之肯能。此言确信否?当然,这是无稽之谈。无论吴三桂开关与否,清军入关的结果,都不可能改变,甚至连时间都不会推迟太久;而吴三桂当时,除了开关一条路可走之外,别无他途径,如果他不开关,清军甚至很有可能提前入关。

长久以来,明朝之所以能在辽东一直苟住,并不仅仅是因为山海关,而是得益于依托山海关建立起的【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山海关,从来就不是面对清军的首当其冲,其在整个防御体系中,起到的是沟通辽东与关内,为整个防线提供后方保障这样一个作用。这条防线之所以能够抵御住后金的攻击,在于其相互之间的支持,使得清军不敢绕过任何前方城池而去攻击后方城池,否则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再者,孙承宗经营该防线多年,于三城池两两之间,构筑不少军事堡垒,以保障三城之间的通路。这样一条牢固的防线,虽然无法令明朝在辽东的对峙中取得优势,但至少能保证其不再有大的溃败,稳住一部分阵脚。

然而,这道防线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原因很简单——该防线耗资巨大,但明朝政府却已经陷入了财政危机,三饷已经造成了大规模民变,若再向民间加征税款,则明朝铁定会内部先陷入绝境;再者,皇太极也不允许这道防线持久存在,因为与努尔哈赤相比,皇太极已经将目光放到了整个关内,他不满足于仅仅做清国之主,而要做天下之唯一帝王,因此,辽东,必须突破。这场大战最终于1640年爆发,以祖大寿被围困锦州,崇祯派洪承畴率领关宁军全部主力救援开始,这便是决定明清两国未来的一战,松锦之战。

及至1642年,这场战斗最终定局,明朝关宁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大将曹变蛟等阵亡,祖大寿,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投降。吴三桂带有仅存的三万人退守山海关,宁远。此时的宁远已经成为了孤城一座,明朝的势力,也彻底退出了关外。

也就是说,自此时起,明朝再也无力阻挡清政权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此战结束后没过多久,皇太极去世,清内部陷入了皇位之争,暂时无暇对明朝发动攻击。等到1644年年初,顺治皇帝继位,清军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已经命不久矣的明帝国。不久,吴三桂便开关投降。

吴三桂投降之时,手下一共有五万军队,乃是关宁军的残部。彼时,明朝都城北京已经为李自成所攻占,崇祯皇帝也已经在景山自缢而亡,大明已经不复存在。李自成想要招降吴三桂,但大顺政权在夺取天下之后,依旧采取“劫富济贫”式的方式,对朝中显贵和大小地主采取打压的态度,吴三桂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已经开始犹豫。恰逢此时,吴三桂的父亲受到波及,其妻妾也被农民军所霸占,更坚定了吴三桂站在李自成对立面的决心。但吴三桂所在的山海关,像一座孤岛一般,加载大顺和大清之间。由于吴三桂没有补给来源,也无法与任何一个政权相抗衡,因此,要想活命,他必须选择一方进行依靠,显然,李自成这里,容不下他。于是,他借此机会,归顺了多尔衮,取得了多尔衮的支援,后来的情形,便再熟悉不过——一片石之战中,吴三桂与李自成战斗得不可开交,突然八旗军队介入,李自成落荒而逃,后来清军一统天下。

从清军当时的实力来看,攻下山海关,根本不是难事。清军在扫灭李自成残部之时,几乎都用火炮直接轰击城池,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扫清北方。这样的实力,加上二十万的军队(满洲八旗加上蒙古八旗),吴三桂那五万残兵败将,根本不够打的。因此,绝对不存在吴三桂不开关,清军就无法定鼎中原。

相反,吴三桂若不开关,其实力与李自成二十万主力不相伯仲。通过前文分析,吴三桂与李自成之间,必有一战。一旦开战,两败俱伤,拿下山海关,对于清军而言,更加是易如反掌。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以清军当时的军事实力,以军事手段夺取山海关进而进军关内,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只是在历史的当口,作为山海关实权人物的吴三桂,只有献关投降,联合清军一条路可以走,因此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他将清军放入了关内,仅此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