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团:康熙心中到底默认的“储君”是皇四子,还是皇十四子?

发布时间:2023-07-23 10:24:06 发布人:hao168

目前网络讨论了许久的清王朝历史爱好者对《雍正王朝》的热议似乎有些冷静下来了,大部分人对争论了近三百年历史的“雍正帝”继位的合理性大部分人给予了没有历史根据的默认,难道就是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勤奋的治国

目前网络讨论了许久的清王朝历史爱好者对《雍正王朝》的热议似乎有些冷静下来了,大部分人对争论了近三百年历史的“雍正帝”继位的合理性大部分人给予了没有历史根据的默认,难道就是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勤奋的治国理政就能说明“皇位继承”的合理性吗?

撰文/日尧居zr解谜团之(一)

本人也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态度想找到一个答案,可是这个争议了近三百年的历史谜团历史学家都整不明白,我一个清王朝历史爱好者只能保留一种期待,期待打开清泰陵那一天能给我们惊喜!

目前看;对于雍正皇帝继位的合法性有很多种说法,如果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来判断,作为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虽然经过了兄弟间的争斗和耍了好多阴谋,最终继位就是一个合理合法的存在,无须质疑。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严谨的历史事件不可能根据艺术的演绎来确定他的真实性,还是要从历史记载和点点滴滴的历史痕迹寻找他的依据,当然,这也是历史爱好者之间的一种探讨方式,历史学家都解决不了的谜团,我作为一位旁观者怎能瞎说?

出于对这一段历史的好奇,本人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对于康熙朝的皇四子胤禛的继承皇位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这些历史资料当中对康熙帝驾崩前的一些做法和安排说明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皇位的来源的确存在很大嫌疑。

对于此疑问有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兄褚英之后代“金承艺”先生著有《胤祯:一个帝梦成空的皇子》中提出了大量的佐证,并且收入(中研院近代研究院研究所)留藏。

一,康熙帝对“储君”的要求:

第一次废太子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从历史记载中找不到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演绎的康熙帝号召公举新太子一说,在《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上召诸皇子入乾清宫,谕曰:“当废胤之时,朕已有旨,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既国之贼,法所不容。”

在此后的时间里,康熙帝开始默默考虑“储君”人选,并且在心中默认了三个条件:

第一,仁厚并且能得人心,鲜明而非精明,能知人,用人并能容人。此人必须为兄弟所爱护,自始至终能够避免萧墙之祸。

第二,这位储君的年龄不能亦不能小。如果选择年龄大则精力衰退;如果年龄太小则恐怕不能沉着冷静,康熙帝一位中年最为合适亦最佳理想。

第三,这位“储君”必须能充分而且彻底了解自己的治平之道方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和志向,最终完成自己的理想。

如此看来,在康熙帝心目当中,他身后储君的最佳人选就是把后来雍正帝改了名字的十四阿哥“胤祯。”为啥?慢慢来介绍。

二,康熙帝对身后的打算:

到了康熙五十年,康熙帝五十八岁,他感觉心力憔悴,所以把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在自己心里成了一块心病,不得不认真去考虑了,看康熙五十六年有一道上谕,此谕载《东华录》:

上御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九卿,詹士,科道等人。谕曰:“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来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回京之后头晕频发”

康熙帝的第一人选是皇三子胤祉,他比被废太子胤小二岁,曾经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一度以储君自居,他招降纳叛一些文学之士编书讲学,颇有太平天子气派,此刻的三阿哥胤祉康熙十六年生,年龄三十四岁。

其次是皇四子胤禛,他比三阿哥胤祉小一岁,康熙十七年出生于畅春园,此刻的四阿哥胤禛也以三十三岁,在熟悉他的人眼里,此皇子深沉内敛,尖酸刻薄,注重依照打扮和修理边幅,最重要的是“丝毫不漏行迹”,所以康熙帝给他一个考语;“喜怒无常。”

康熙帝认为,如果此皇子真的作为人君如喜怒无常,必然容易滥杀无辜,此乃暴君入继大统断不可为,直接就否定了!

再看皇五子胤祺最为平庸,皇七子胤祐残疾,可是看到皇八子胤祀,康熙帝就想起了胤祀的钻营能力结成庞大的党羽,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鳌拜的顾命四大臣让康熙帝想起来就痛苦万分,所以八阿哥胤祀断不是储君人选。

康熙帝认为做皇帝的最佳年龄应该是三十五岁左右,假设自己活到七十岁,三阿哥胤祉已经四十六岁,四阿哥胤禛四十五岁,还能干几年?

那符合条件的只有十四阿哥胤祯,因为他是此刻正当年的三十七岁,精力旺盛的时期,如果十四阿哥胤祯执政二十五年,那么他的子嗣也是二十几岁也是正当年。

据以上分析看,康熙帝应该倾向于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祯,因为他更具备除了年龄的优势以外的以上三个条件。

三,康熙帝的安排和铺路:

自从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在康熙帝心里已经给十四阿哥胤祯铺路,因为自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以后的几年中,十四阿哥胤祯几乎没什么差事和建树,所以在康熙帝眼里,假如把皇位继承人交给十四阿哥胤祯,最不能服气的就是他的一母同胞哥哥四阿哥胤禛!

如何处理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康熙帝费了好大心思,为了平复四阿哥胤禛的心态,康熙帝把热河行宫的“狮子园”赐给了四阿哥胤禛。

关于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被康熙帝亲自养在宫中一说并没有依据,康熙帝的确为了笼络四阿哥而是康熙帝命十六阿哥胤禄的生母,康熙帝的“密妃”王氏将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抚养于宫中,确有对四阿哥胤禛不能作为皇位继承人而遗憾的补偿。

康熙帝为何费尽心思这么做?因为康熙皇帝不想他们一母同胞的兄弟间产生嫌隙。知子莫如父,对于四阿哥胤禛的为人,康熙帝是清楚的;他不但阴险狡诈,而且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很难让人琢磨。(比如他们的生母乌鸦氏在雍正帝登基以后的哭闹,都有必然联系)本人在下一个章节会深入解释。

除此之外,康熙帝在上谕中也做了多次敲打。好多历史的记载的事实与著名作家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皇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差距特别大,毕竟二月河写的是情节式的故事。

四,康熙帝利用大将军王公开的展示:

康熙皇帝给十四阿哥胤祯出彩的机会来了;青海,西藏一带的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发生叛乱,朝廷派大军反而兵败,于是康熙帝派“恂郡王”十四阿哥胤祯为大将军,并且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发出上谕交议政大臣:

十四阿哥既授大将军领兵前去,其纛雍正黄旗的纛,照依王纛式样。简亲王之子永谦,令其带伊父之纛前往。将上三旗侍卫派出三十员。庄亲王之护卫,既于一切之处,俱不行走,如其护卫并亲军中有情愿告往效力者,尔等亲加拣选奏闻。弘昉属下之人,亦着照此。其不出兵之王等,亦令各选护卫三员;贝勒,贝子各二员;公等各一员随十四阿哥前往效力。

这样一道上谕说明了在京其余诸王除了派兵以外;不能派兵者,必须派属下贝勒,或者按照谕旨统归十四阿哥胤祯调遣。这就等于皇位继承人的谜底昭示于天下了!

用正黄旗纛;这是代表天子亲征一样,以这样的军旗昭示:“大将军,王”!这还用明说吗?

抚远大将军胤祯率兵起程,上帝命内阁大臣颁给大将军赦印于太和殿,其出征之王,贝勒,公等以下齐集太和殿前。在京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莽服齐集午门外,俱送至兵处。

我们从这一段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太和殿赦印,这已经破例,大将军胤祯骑马由午门而出过天安门走正门,而且是王公大臣送至德胜门,由此可以证明十四阿哥已经是康熙帝的替身,王公大臣亲送的礼节属于“天子亲征”礼节,这足以证明康熙帝默认的“储君”应该是十四阿哥胤祯(胤禵)无疑。

我是百家号:日尧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