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个展“缺为名”开幕,展出艺术家60余件重要作品跨度40年

发布时间:2023-07-23 13:06:39 发布人:hao168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7月22日,以艺术与诗歌结合的形式呈现的艺术家黄锐个展“缺为名”,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本次展览是黄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展,汇集了黄锐跨越40年的重要艺术作品60余件,包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7月22日,以艺术与诗歌结合的形式呈现的艺术家黄锐个展“缺为名”,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本次展览是黄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展,汇集了黄锐跨越40年的重要艺术作品60余件,包含“星星”时代、四合院、空间结构、空间、绘画立体装置、有道·无道、缺失、行为艺术摄影等多个系列,是对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全新探索和回顾。据悉,展览将展出至10月8日。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展览采用了两种独特的策展方式,为观察黄锐的艺术发展提供了独特而多元的视角:首先,以黄锐2021年的大型个展中所涉及的研究和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推进抽象艺术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独特特征;其次,展览融入作家、策展人王宗孚所撰写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引导性的叙述和框架,影响着展览的布局、构图和作品的陈列方式。

黄锐和王宗孚运用了道家中“道”的思想来建构展览的动线和布局,这种方法使展览摆脱以时间为顺序的展出方式,以及抽象与具象艺术之间的二元对立。以“道”的思想串联,本次展览围绕三件关键作品展开——《氧气-1》(1981)、《女性肖像》(1975)和《天、地、人–天》(2023),并辅以一系列艺术家早期的行为艺术作品和重要的抽象作品,这种非传统的展陈方式质疑了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界限,并揭示音乐、诗歌和行为艺术在塑造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黄锐的抽象艺术和后具象艺术作品中独特创作方式的影响。

展览现场,摄影:Shaunley

展览涵盖多个章节和诗歌,每个章节都展现了黄锐艺术生涯的不同面貌,包括摄影和行为艺术,同时思考了音乐、诗歌和东亚哲学对中国抽象绘画的发展以及对黄锐艺术的影响。音乐和诗歌是展览的重要元素。1981年黄锐与法国电子音乐“教父”让·米歇尔·雅尔邂逅,受雅尔音乐的启发后,黄锐创作了“氧气”系列以回应雅尔的邀请。通过交互式绘画捕捉其音乐的精髓,从而帮助黄锐开启了一扇通往抽象艺术的重要大门。

选择诗歌作为作品和本次展览的潜在结构,源自黄锐的艺术发展过程,同时也表明诗歌对他创作历程的深远影响。1969年黄锐与作家、诗人北岛相识,1971年积极参与地下诗歌沙龙,标志着他艺术道路上的关键时刻。此外,诗歌的意义超越了黄锐个人的成长,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扮演着常常被忽视的角色。

展览现场,摄影:Shaunley

展览展现了黄锐对抽象艺术的探索,特别是通过“缺失”系列作品,和他的新作品《天、地、人–天》(2023),以及他对展览现场的空间干涉、布局,都揭示了一种不局限于和欧美抽象艺术简单对话的独特形式。在《天、地、人–天》中,艺术家放弃了正面观赏作品时惯常的本体论框架,传统的西方绘画范式(即对绘画的理解仅限于正面接触)被解除,从而形成了既无正面也无背面的全新三维式绘画,在多视角的轨迹中,作品表面的不同组合相互交错。

在“缺失”系列作品中,黄锐采用独特的“无道”技法,在画布内部创造了两层空间。通过在画作表面挖掘一个洞并将其悬浮在离墙面一定距离的位置,他在洞孔与周围建筑之间建立了一种迷人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种挑战传统图像平面关系的新的空间视角。通过这种“无为”的抽象,作品得以自然展开而无需抵抗,和谐地融入观众和展览空间之中。这种动态互动与画面的二维性既相抗衡,又相融合,引发令人着迷的矛盾,并将传统的抽象艺术推向沉浸式的画面装置,由平面转变到三维的建筑领域。

展览现场,摄影:Shaunley

行为艺术与摄影在黄锐的艺术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展览通过 1995 年的早期历史行为作品《另一座桥 》等作品,凸显出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里,行为艺术与摄影之间的深远关系。这些行为艺术不仅为个人的表达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传递重要思想的有力手段,且这些思想往往只能通过抽象艺术的力量来传达。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赵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