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这家老年餐桌辐射周边8个村,老人重拾烟火气丨老年餐桌调研

发布时间:2023-07-23 19:43:01 发布人:hao168

7月4日,中午11点,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午餐时间到,主厨王振玉和几个好姐妹正把刚出锅的饭菜端进食堂,有心急的乡亲已经探头张望,想看看今天的饭菜。今年79岁的张会荣是驿站食堂的老顾客了

7月4日,中午11点,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午餐时间到,主厨王振玉和几个好姐妹正把刚出锅的饭菜端进食堂,有心急的乡亲已经探头张望,想看看今天的饭菜。今年79岁的张会荣是驿站食堂的老顾客了,当天的四喜丸子、木须肉、西红柿炒鸡蛋,都让她觉得顺口,天气炎热,主食除了米饭,还搭配了一碗绿豆汤。类似这样的一荤两素,一主食一汤或一粥,正是驿站食堂每日午餐、晚餐的标配。

尹家河村紧邻潮白河,这家幸福晚年驿站,可以说是北京东南地区最边上的老年餐桌,也是通州区目前人气最旺的乡村老年餐桌之一。就是这个隐藏在尹家河村里的驿站,一天能吸引百余人次的老人前来就餐,热热闹闹的食堂,人气辐射周边8个村庄。

在尹家河党支部书记王学森眼中,村里的老年餐桌,已经不只是方便老人一日三餐的地方。作为通州标杆式的乡村养老餐桌、老年驿站,尹家河村的幸福晚年驿站还在不停破题,探索全新的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的老人前来感受烟火气。

7月4日中午,通州尹家河村幸福晚年养老驿站里,老人们来吃午饭。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现场

边吃饭边唠家常的老人们

敞亮的食堂,十几张木桌,几十把木椅子,每一面墙上都贴着驿站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午用餐时间还没到,已经有老人来餐厅等候。纯手工制作的四喜丸子;胡萝卜、黄瓜、肉片搭配在一起炒出来木须肉,色香味俱全;西红柿炒鸡蛋,有着浓浓的家常味;还有祛暑的绿豆粥,这样的一荤两素,搭配上主食和汤、粥,价格仅需8元钱。

“开饭喽。”驿站的主厨王振玉一吆喝,老人们立刻起身,拿着老年卡排队刷卡、取餐。张会荣是尹家村的村民,也是记者探访当日遇到的最年长的食客。队伍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像张会荣这样年近八旬的老人。因为彼此熟络,老人们在打饭之余,还再唠两句家常。

“好吃,方便。”对于这个已经吃了两年多的老年餐桌,张会荣满口赞许。“有时候想吃什么,告诉她们,过两天准给你做。”张会荣和老伴儿生活在村里,儿女平时在外上班,节假日才回到村里。两年多以前,村里还没有幸福晚年驿站,老两口常年在家里凑合几口,赶上儿女回家,才会精心准备饭菜。

在尹家河村,像张会荣这样的老人并不少。据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森介绍,村里一共有2000多名村民,其中近350人都是老年人,也包括了不少高龄、空巢老人。做一日三餐看似平常,对于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绝对算是个“体力活”。2020年9月,尹家河幸福晚年驿站成立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农村老院子经过装修布置后,就此成了老人们在村里的第二个家,到点儿来吃饭,成了每天的必备项目。

11点多了,张会荣的饭菜吃到半截,外出遛弯的老伴儿才匆匆赶来。“这么晚才来,大伙儿都快吃完了。”嘴上叨叨着,双手却习惯性把餐盘往里挪了挪,给老伴儿腾出位置。老两口就愿意赶着就餐高峰过来,“大家凑在一起吃饭,还能说说话,多好。”

老人们热闹的午餐时光,大家凑在一起吃饭,还可以聊会天。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午餐已经人气挺高,驿站的早餐更受欢迎,有自家做的包子、油条、豆腐脑、豆浆,就连咸菜都是驿站等工作人员自己腌制的,一顿2.5元。

“每天早上4点多,我们几个就要开始忙活了。6点半开餐,好多乡亲6点就过来等着了。”王振玉是后厨的主厨,幸福晚年驿站刚建立,她就和同村的几位姐妹一起到驿站来工作。因为以前做过餐饮行业,对于厨房这份工作驾轻就熟。她有几道拿手菜经常被老人们“点餐”,包括炖排骨、炖鸡、四喜丸子,也有农家饭里的经典主食菜饽饽。相比以前开餐厅,王振玉会格外注意老人餐的火候,注意少盐、少油,以及荤素搭配。

菜饽饽是驿站里最受欢迎的食物。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精心准备的伙食也深受老年人喜爱。六十多岁的余大爷不仅一日三餐都在驿站吃,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吃过早饭,总会顺便打包一份,给家里的老伴儿带回去。

整个午餐时间,驿站里的老人络绎不绝,不仅是吃饭,他们都会唠唠家常,话题总是从今天的饭菜口味与炎热的天气聊起,然后是家庭小事、子女近况、身体情况、村中新事。这里不仅是餐厅,也是个温暖又不吵闹的社交平台,老人们很自在、不孤单。

故事

陪伴老人午餐时光的“外卖大姐”

在尹家河村的老人里面,有些高龄独居老人没有老伴儿,腿脚不方便,儿女又在外工作不能常伴左右,一日三餐就成了问题。即使村里开了老年餐桌,短短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的路程对他们来说也很费力。为了方便这些老人,幸福晚年驿站增设了上门送餐服务。

在驿站后厨忙碌的几位大姐中,年纪最小的周秀云在做饭之余负责送“外卖”,每天早、中、晚餐时段,总能在村子里看到她拎着大包小包的饭菜。“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真累,每天回到家,只想躺着。”对于54岁的周秀云来说,这份“驿站外卖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不善言辞的她,全身酸痛的肌肉都在表达着疲惫,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数月之后才有所缓解。

来驿站排队打饭的老人。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周秀云不会讲大道理,却有着朴实的信念支撑着她。“坚持下来的理由,真不单单是工资,也有出于对老年人的体谅和同理心。”周秀云的家里也有老人,以前没在驿站工作的时候她就纠结过,自家老人因为有她在身边照顾,村里那些孤独的老人该怎么过?而给乡亲们送外卖,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她的心结。

和王振玉外向的性格比起来,周秀云算是内敛的。虽然一直在村里生活,但她不太喜欢串门,谁家住哪一排、哪一院,她并不清楚。“刚开始的时候,拎着饭,一边打听路,一边找,也有跑错门的时候。”驿站成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周一至周五,每天三餐,周秀云都要辗转好多户,一圈下来至少得几十分钟。不论寒冬或者酷暑,都没间断过。

7月4日,记者探访那天,中午烈日当空,北京气温直奔40℃,周秀云顶着太阳出门,没走几步,后背就湿透了。她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熟练地打开门。钥匙是老人的家人给她的。“饭来喽。”周秀云一边吆喝着一边进门,老人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每次拎着热饭到老人家,他们都会拉着我的手说会儿话。”起初周秀云还有点拘谨,日子久了,她和老人逐渐熟悉了,也明白了,自己为老人送的,不仅仅是一份饭菜,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惦记。

周秀云把冒着热气的饭菜从饭盒里拿出来,盛进老人的盘子和碗里,叮嘱老人几句,见老人吃上了饭,她才会放心离开,临走的时候,也不忘悄悄把门带好。这些小小的举动,让独居的老人的用餐时光有了人气儿。

探索

希望和市区养老驿站资源互换

仅2022一年,尹家河幸福晚年驿站共向800余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服务老人达43000人次。在陪伴老人们的两年多时间里,驿站共服务老人达到71880人次。这些老人不只来自尹家河村,周边8个村子的老人也愿意到这里来就餐。记者采访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位邻村的老人,因为都是幸福晚年餐桌的老食客,她和尹家河的老人们已经很熟了。“这里饭菜干净、好吃,价格便宜。”老人所在的村子也有一个养老餐桌,但目前只提供早餐。

据幸福晚年驿站站长陈廉介绍,尹家河养老驿站不只有老年餐桌,也提供理疗、定期义诊、免费理发、免费咨询养老福利政策、教老人如何防止电信诈骗、使用手机软件等服务。虽然人气火爆,在周边村镇有口皆碑,但对于驿站本身来说,也有一些困境待破解。

“两年多的时间,营收只能算是基本平衡。”陈廉是学中医药出身的,在到驿站工作之前,从事过管理,之所以进入养老领域,是因为她相信市场有迫切的需求。

和陈廉一样看好这个市场的,还有瀚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刘文娟,从大学教授的岗位退休后,便扎进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已经在济南和北京成立了多个养老驿站服务中心,尹家河村晚年服务驿站算是一个标杆。

驿站后厨的大姐们正在准备饭菜。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在刘文娟看来,养老驿站的经营发展,除了政府政策,社区、村委会的配合度极其重要。幸福晚年驿站就是在尹家河村委会的支持下,结合村里老人的需求,探索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和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的多元联合体治理机制。“眼下,驿站业务中最好的是老年餐桌,但是未来想结合尹家河村的发展定位和思路,深耕康养产业。”

刘文娟说,现在有些养老驿站面临着没钱或者没人的“通病”,对于运营公司来说,成立一个养老驿站,前期投入较多,正式营业后收入较低,市级、镇级资金申请发放周期又较长,不能解决日常运营的燃眉之急。“想要运营好,单纯依靠补贴肯定是不行的。”

在养老餐桌为老人提供烟火气的同时,餐桌也需要不断吸引人气,实现和老人的“双向奔赴”。西集镇的一份农村养老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镇里就有养老驿站因为经营不善提前关张。

面对种种困难,尹家河村的幸福晚年驿站也在尝试破题。“未来,希望形成一种连锁模式,实现市区养老驿站和农村养老驿站的一种资源互换。比如,吸引市里的老人到村里养老,将村里的健康农副产品带到市里的老年餐桌。”幸福晚年驿站站长陈廉说。

尹家河村党支部王学森介绍,尹家河村拥有悠久的历史,紧邻潮白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村子的发展更有底气。村里设立养老驿站的初衷是想从软、硬件上服务村里的老人,下一步,要将村子逐步打造成全市最优美现代的康养旅居示范村。“幸福晚年养老驿站的引入让尹家河村的养老产业有了起色。未来,随着村里康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老人到尹家河村来养老。”

规划

提升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

放眼到尹家河村所在的西集镇,也在不断探索养老餐桌、养老驿站更好的生存管理之道。

截至2022年底,西集镇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万余人,占户籍总人口5.2万人的27%,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759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数的12%。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高。

据通州区西集镇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7月出台了《西集镇驿站助餐服务管理实施细则》,鼓励驿站开餐,老人用餐。按照政府与养老驿站签署的《养老助餐点运营管理协议》要求,重点满足失能、失智、高龄等确实不具备做饭能力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兼顾满足其他老年人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全镇养老助餐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规范养老助餐服务管理。

截至目前,西集镇驿站及养老助餐点设施已布局38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辖区内共有35家驿站为5613位老人提供了58万人次的助餐服务。

养老驿站后厨大姐正在备餐做丸子。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不断的优胜劣汰才能让产业更健康地发展,养老助餐领域也是一样。此前,一条通报显示,西集镇石上村、牛牧屯村幸福晚年驿站在开展早餐、中餐助餐过程中,存在大量收取老年人养老助餐卡,不按实际就餐情况填报服务记录的情况,因而被取消补贴资格,责令整改。

西集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引入高水平的运营团队,运行管理养老照料中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养老运行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对养老机构实时监控监管。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刘梦婕 张树婧

校对 付春愔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