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冯晓晖 —— 朱仙舫与民国江西第一厂

发布时间:2023-07-23 23:02:34 发布人:hao168

“九江文史”系列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本篇于2023年7月23日

“九江文史”系列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

本篇于2023年7月23日首发于《九江日报·长江周刊·历史回眸》栏目。

概述:

1968年7月20日,江西纺织工业的奠基人朱仙舫病逝于南昌。

朱仙舫(1887.1.14~1968.7.20)原名升芹,江西省临川县长乐乡百源朱村(今属进贤县长山晏乡)人。纺织工程学家和纺织工业管理专家。长期从事纺织工业管理和纺织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编著我国第一部纺织科技书籍《理论实用纺绩学》,开创早期纺织工业教育;设计建设2万锭纱厂,成为江西省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朱仙舫先后担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朱仙舫像 图源:百度百科

评述:

江西的近现代规模化企业,始创于九江。解放前,九江一直拥有本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其规模化工业的基础,始于纺织业。朱仙舫先生是九江也是江西省第一座纺织厂的创建者,他是江西纺织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奠基人,由于他的卓越贡献与不凡成就,才有了九江长达七十年的纺织工业的辉煌。

朱仙舫的家乡原属于临川县,今属进贤。他自小聪慧,曾获县试第三,科举废止后考取官费留学生,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留学前,朱仙舫看到海关贸易统计中,进口纺织品占首位,就决定学习纺织。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简单、低效、低质的生产水平。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从机器纺织业开始的。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彼时日本的机器纺织业已经兴起,日商向中国大批倾销廉价的纺织品,使中国的土纺织深受打击。传统男耕女织经济生活模式几近终结,无数家庭陷入贫困。朱仙舫立志报国,他选学纺织,就是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

1911年朱仙舫学成回国后,进上海恒丰纺织新局任工程师。恒丰纺织新局又名恒丰纱厂,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厂,在李鸿章搞洋务运动期间开设。朱仙舫在工厂任职期间,历时数年著成的《理论实用纺绩学》上、中、下三篇,是我国首次出版的中文纺织科技书籍,结束了中国只有外文原版纺织书籍的历史。

《理论实用纺绩学》后编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1919年,朱仙舫应江西省政府邀请,设计2万锭规模纱厂。朱仙舫在南昌、九江两地选址,最后确定在九江官牌夹设厂。

在九江建设纱厂,具有先天的物产与物流优势。江西,尤其赣北,是中国江南棉花种植基地。棉花体积大比重小,采用水运具有很大的物流成本优势。但九江存在的问题是,这座城市地域狭窄,长期以来受水患困扰,可用来做工业厂房的沿江土地面积不大。

开始朱仙舫将厂区选在城东地势较高的九华门一带(今滨江一支路附近),但因地皮索价太高,决定改在官牌夹。官牌夹本是一片沼泽湿地,需要将地面垫高一米,才能与南浔铁路的路基平齐。即便如此,所需费用也比在九华门买地便宜得多,更不用说同时兼顾了水运与铁路运输的便利,铁路车皮可以直停厂门口,水运船只可在附近码头装卸货物。1921年10月,纱厂开始兴建,取名“久兴”,朱仙舫任总经理,负责工厂的建设及之后技术与生产管理工作,1925年3月,久兴纱厂建成投产,江西民族纺织工业从此开端,江西的规模化民族工业自此起步。

久兴纱厂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久兴纱厂开办后,业务日益兴隆,不多久工厂开始了两班倒生产,工人增加到1300多人。上千员工的企业现在看起来很普通,然而即使到了1949年,南昌还没有一家工厂的职工人数能超过千人。这一方面说明九江工业领先于全省,另一方面也证明江西的工业相当落后,省会南昌竟然没有一家像样的工业企业。

挣了钱了就会闹矛盾,才过了两三年,久兴纱厂的股东们就斗了起来,身为总经理的朱仙舫愤而辞职,回到上海。他又当起了厂长,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最著名的纺织专家之一。1930年,他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纺织学会,并当选为理事长,之后任职长达19年,直到1949年解放。

1934年,经营不善的久兴纱厂因资不抵债被卖给了美商。朱仙舫不忍自己创办的工厂落入外商之手,于1935年回到九江,他联合一批投资者,集资40万银元从美商手中租下久兴纱厂,更名为利中纱厂,他本人担任厂长。利中纱厂复工后,业务蒸蒸日上,生产的庐山牌棉纱畅销省内外。1936年,他又与人合作,到汉口开办纱厂。朱仙舫同时主持的九江、汉口这两个工厂,经济效益都很好。

1937年11月,利中纱厂职员合影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38年,九江、汉口相继沦陷,朱仙舫因伤到重庆休养,后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主办的军用纺织厂任少将厂长职务。

1945年光复后,朱仙舫回到九江,集合股东买下原利中纱厂资产,更名为兴中纱厂,并委派自己的儿子负责主要事务,他本人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六纺织厂厂长,并兼任九江兴中纱厂经理。1946年,兴中纱厂基本恢复生产。到1949年解放,兴中纱厂仍然是江西省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被称为江西唯一的“巨大工业”。有研究者认为,九江近代城区人口增加,与劳动密集型纱厂的开设有很大关系。

兴中纱厂股票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兴中纱厂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12月,兴中纱厂成为江西省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朱仙舫在解放后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兴中纱厂是江西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江市及全省一批纺织工业企业的建设,都有赖于兴中纱厂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1966年9月,兴中纱厂改名为国营江西九江第一棉纺织厂(简称九棉一厂)。与此同时,它的老厂长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于1968年7月20日含冤病逝于南昌。

朱仙舫塑像 图源:抚州名人园

【后记】两天前发了石老师讲述九棉一厂历史的文章(见《【九江文史】老石 —— 世纪沧桑话兴中》),我这篇是从创建人朱仙舫的维度来写的,读者可对照着看。石老师是一厂人,比我更熟悉企业历史。

本文最后的照片,是抚州名人园中的纪念塑像,那里还有一位名人的塑像,他曾为九江早期的革命运动做出过突出贡献,他的名字叫饶漱石。朱仙舫和饶漱石,对九江的影响远远高于自己的家乡抚州,然而又有多少九江人了解他们?

作为九江近代史的研究者,每每写到这些人物,总要去外地为他们建立的纪念网站、纪念馆中查找资料,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