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仕途上为何能获得成功?他在家书中提到了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3-07-24 09:15:07 发布人:hao168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22:曾国藩在仕途上为何能获得成功?有各种版本介绍,让人眼花缭乱,但从曾国藩家书中的内容来看,他进入官场两年时间后,所提到的一件事情,就注定他与众不同,能获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22:

曾国藩在仕途上为何能获得成功?有各种版本介绍,让人眼花缭乱,但从曾国藩家书中的内容来看,他进入官场两年时间后,所提到的一件事情,就注定他与众不同,能获得成功。

我们先来了解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的内容。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十六日,曾国藩给家中的弟弟们写了一封信,对科举不利的弟弟们进行开导,并回答弟弟们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其中,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认为在家中杂事繁多,耽误了学习,因此,他想到外面去边教私塾边学习。

对于曾国潢的这种行为,曾国藩认为他是立志不够坚定,所产生的消极想法。曾国藩在家书中说道: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段话很有教育意义,我们来翻译一下:

如果能自立发奋自强,在私塾里可以看书,就是在荒郊旷野、热闹的场所,也可以读书,即使砍柴、放猪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如果不能自立,在私塾不能看书,在安静的地方、神仙的境地也不能看书。何必去挑选地方呢?挑选时间呢?只有自问立志是真是假!

曾国藩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刚刚进入翰林院工作两年时间,虽然地位低微,仅仅是一名从七品检讨,但他的思想改变得特别大。

环境是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在此之前,曾国藩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也正是如此,他才到岳阳、长沙求学。

仅仅进入翰林院工作两年时间,曾国藩就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不重要了,到底发生什么了呢?

曾国藩找到了立志的方向了。

在翰林院里,曾国藩首次接触到了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被深深地震撼,也立下了“内圣外王”的志向,他要做一个“立功立德立言”的人。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一个人只要有志向,并有坚强的意志力,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此时的曾国藩,受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后,不仅学业突飞猛进,他在官场上的前途也变得越来越光明。这一段时间,曾国藩用自己的真诚,逐渐得到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认可,人脉资源得到了拓展。

另外,曾国藩在翰林院里看到,很多官员都是在混日子,得过且过,并没有丝毫上进心,大部分官员要么是醉心权谋,要么是尸位素餐,很少有官员去关心朝廷的安危,去关心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

曾国藩学了心学思想后,思想上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就是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没落的大清王朝,成为一个好官。也就是说,曾国藩的志向,是没有受环境影响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仕途上能取得成功,与他内心的强大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强大,来源于他的志向,一个有梦想的人,往往都有以下特点:

一是不抱怨。无论是环境不如人意,还是条件极端恶劣,他们都不会去怨天尤人,都不会消极应付。

二是能顺应环境。改变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当一人能做到“物来顺应”的时候,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他的四弟可说是用心良苦,可惜的是,曾国潢没有任何心学思想基础,未能理解曾国藩的话,也未能在科举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曾国藩在仕途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将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融为一体,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捷径。曾国藩的这些方法,都是通过亲身实践后获得,十分宝贵,在《曾国藩心学》中均有完整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订阅、试读和购买。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