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一个王爷,靠拉黄包车为生,靠打赢官司获赔13亿法偿币

发布时间:2023-07-24 09:15:18 发布人:hao168

那一年虎门销烟,灰色的烟尘遮住了中华儿女的眼眸,却打开了心的大门;那一年侵略者的的脚步从沿海走到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几千年的信仰轰然坍塌,新的未来正缓缓走来;那一年宣统退位,离开象征权

那一年虎门销烟,灰色的烟尘遮住了中华儿女的眼眸,却打开了心的大门;

那一年侵略者的的脚步从沿海走到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几千年的信仰轰然坍塌,新的未来正缓缓走来;

那一年宣统退位,离开象征权力的龙椅,褪下人民心血凝结的龙袍,统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离开了历史舞台。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似乎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开。

在小说中,在影视作品里,我们依然能读到顺治帝和董鄂妃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故事;依旧能看到“九龙夺嫡”时的暗潮涌动,和被权力玩弄在股掌中的血肉亲情;末年时那举全国之力只为供养一人的奢靡也历历在目,从没有忘却;当然,清朝遗留下来的人、事、物也格外的引人注目。

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一起探索的便是中国最后一位王爷——郑亲王昭熙的故事。

登顶过的辉煌

明朝末年,关外的烽烟燃到了关内,中原皇室陷入两难的境地。

进,则无兵无粮,小冰河时期的袭来使明朝的粮食收成锐减,无数人背井离乡,死于饥荒。兵法中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处于饥荒状态下的明朝,哪有力气去打仗呢?更何况年轻人饿死的饿死,战死的战死,军队没有充足的后续支援,即使打赢了一场,也会输掉无数场。

退,则丢疆失土,几百年留存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

流离失所的生活,近在咫尺的生命威胁和明朝皇室的举棋不定惹恼了明朝的子民,多地高举起义的大旗,人民纷纷加入起义军,其中李自成的军队实力最为雄厚。

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煤山上自杀,自此,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生涯宣告结束。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之后称帝,并建立大顺政权,但这一政权并没有维系多久,42天后大顺军退出北京,清军顺势入京,顺治帝在北京登基,清朝取代了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开始了它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

清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对八旗子弟都给予了非常丰厚的待遇,八旗贵族不用工作,靠着朝廷发放的银两,他们就能过上比普通人更好的生活,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根本就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普通的贵族尚且如此,被封为铁帽子王,获得世袭罔替许可的郑亲王昭熙,掌握着家族数代积累下来的财富,他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奢华。

相忘于的江湖

公元1912年,宣统帝在北京宣布退位,孙中山等人建立国民政府,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式结束,统治了中原上百年的满族也退下了贵族的华裳,那些让他们习以为常的优待也被全部取消,在寻找工作时,他们还可能会受到限制。

所以很多满清贵族在清朝灭亡之后,生活贫困潦倒,有些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昭熙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世代积累的家产并不足以让昭熙在风雨飘渺的年代生活下去,为了维持生计,昭熙将自己的王府抵押出去,试图用这笔资金来维持生活和做投资,钱生钱。但昭熙没有什么经济头脑,大把大把的钱投入市场,能按本回来的都不多,赚钱更谈不上。

久而久之,昭熙手上的钱都亏损光了,他的王府也拿不回来了,他还有一大家子人指望着他生活。

迫于无奈,他利用自己仅剩的还算比较好的身体做起了体力劳动,他像个寻常百姓一样穿起了短衫,拉起了黄包车,做起了为人服务的行业。

这样的结局倒是挺让人为他觉得可惜的,毕竟一个王朝不是一代人就能撬动它的根基,王朝的覆灭往往来自日积月累的伤害,但背负这些伤害的却只有那么一代人。

昭熙原以为自己要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不想晚年时,他的人生再度掀起了波澜,他得到了一笔天降之财。

短暂的东山再起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的引进,中国的电影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大众的喜好和主流的思想,有个叫北平电影厂的公司拍摄出品了一部恐怖片。

拍片子就拍片子,与昭熙有何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这部影片是以还是郑亲王时的昭熙为题材,讲述的是他还在王府中时的生活,但影片并没有实事求是,尊重影视作品的制作原则。

影片将郑亲王府描绘成一座鬼屋,将昭熙描述成一个心狠手辣还嗜血的杀人狂魔,严重影响了昭熙的个人形象和声誉。

昭熙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就以侵犯个人名誉罪将北平电影厂和相关单位告上了法庭。

当时民国已经建立了十多年,国内的战事也未完全掀起,处于短暂的和平时期,所以当时的法律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昭熙的控告也很快被受理了,因昭熙提供的证据真实有效,且这一事件对于他本人的伤害较大,昭熙胜诉了。

根据现行法律,北平电影厂和相关单位将给予昭熙13个亿的赔偿,13个亿,放在现在可能是一笔巨款,但这13个亿并不是人民币而是法币。

回归本位

法币并不是指法国的货币,而是指“法定货币”又叫“法偿币”,是民国为废除银两、银元而推行的一种货币。

20世纪30年代初期,经济大萧条席卷了西方的众多国家,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失业现象为促使着这些西方国家寻找新的伤害转嫁体。

1931年,英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银本位制度,实行货币贬值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但这一政策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

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财政的开支来增加国内经济的增长,但这一政策对政府的资金储备要求比较大,放弃了金银本位制的国家很难维系这种支出。

衡量了多方因素之后,美国决定恢复金银本位制度,并在银本位制度的国家,例如中国大肆购买银两,有数据显示,“新政”推行后不久,1935年6月伦敦银价迅速上涨到36.25便士,同期增长了81%,纽约银价的涨幅为78%,比之1931年上涨了3倍有余。

银价的上涨对银本位制度的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废除银两、银元的通行,所以在美国“新政”推行后,中国的白银的流失非常严重,据路透社报道,自1934年6月起到1935年一月,上海流通中的银两、银元共减少了2.3亿,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海外。

针对银两的流失,国民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如征收白银出口关税和平衡税,设立外汇平市委员会用以干涉外汇市场,试图平衡汇率稳定物价,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反而促使了白银走私的发展。

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沿海地区基本都被资本主义强国霸占着,这为资本主义国家走私白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仅1935年,日本从中国走私的白银就高达2亿。

屡禁不止的白银流失,使中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经济危机对英美日等国家的影响被成功的转移到中国身上,这对中国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稳住政权并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法币,回笼流通中的白银。

抗战爆发后,为了战时需要,国民政府限制存户提存以减少外汇需要,和资金逃避,这一做法使法币的对外价值骤减。

而后,国民政府为了稳住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支持内战需要,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大量发行法币收购资源,1948年法币的发行额竟是抗日战争爆发前的47万倍。

因此,昭熙在得到赔偿的法币时,看起来数量多但它的价值并不大,随着通货膨胀、法币贬值,13亿法币用不了几年就会消耗殆尽,而且在得到这笔赔偿金后昭熙并没有用这笔钱进行投资而是用来吃喝玩乐。

几年后,这笔资金就被用完了,昭熙为了生存又捡起了之前的老本行——拉黄包车,但此时的他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回到本职后两年,昭熙就病逝了。

昭熙的一生何其多姿,有过亲王的位高权重,备受追捧;有过劳动人民的艰辛困苦,为生活所迫;有过天降巨财的大喜,也有财富化为泡沫的大悲,他的一生就是一段历史,他用生命为我们演绎了那一百年的故事,有辉煌、有没落、有改朝换代、有自取灭亡。

战争、硝烟,看起来是当权者的玩具离群众的生活非常遥远,实际上,身处在时局中,即使你再微小也要被时局所影响,这就是战争年代的无可奈何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