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黑人运动、印度尼西亚与印度革命民主运动

发布时间:2023-07-24 09:32:39 发布人:hao168

引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层人民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黑人运动。内战后奴隶制度虽然消灭了,但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运动从中央到各州都颁布了许多歧视黑人的法令,诸如在公共

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层人民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黑人运动。内战后奴隶制度虽然消灭了,但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美国黑人运动

从中央到各州都颁布了许多歧视黑人的法令,诸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实行隔离,不准黑人子弟进入白人学校读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等。对黑人实施暴力行凶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情况下,黑人的反抗斗争开始发展起来。19世纪末出现了布克·华盛顿领导的塔斯卡基运动。

布克·华盛顿本是一名奴隶,获得解放后,于1872年进入汉普顿学院学习。他受到了学院院长阿姆林朗将军的赏识,于1881年被派到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基城创办一所黑人职业学校-塔斯卡基师范工业学院,并建立了“塔斯卡基社”。运动由此而得名。布克·华盛顿倡导职业教育,强调学习农业知识和手工艺,但反对参加政治活动。塔斯卡基运动培养了一批黑人知识青年,作出一定贡献。

但是它的脱离政治斗争的错误则产生了消极影响。1901年一批北部成长起来的黑人青年知识分子在波士顿创办了《卫报》,抨击布克·华盛顿的错误思想,号召开展争取黑人政治权利的斗争。围绕《卫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黑人社团。著名黑人学者、社会活动家杜波依斯是《卫报》社团的实际领袖。

他在1903年出版《黑人的灵魂》,尖锐批评了布克·华盛顿的错误,指出必须争取选举权和争取政治平等权利。杜波依斯的主张很快得到许多黑人青年知识分子的拥护,并提出建立黑人组织的要求。1905年7月,在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附近召开了黑人代表会议。在杜波依斯主持下,会议发表了《政策宣言》,号召黑人团结起来,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普选权,要求言论自由和平等权利等。

印度尼西亚革命民主运动

荷兰在镇压蒂博尼哥罗起义后,在印度尼西亚推行了“强迫种植制度”。在1830-1870年,殖民者从印度尼西亚掠夺了约9亿荷盾的财富。这些财富流回本国后,大大促进了荷兰工业的发展。1870年前后,荷兰政府为适应本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在印度尼西亚取消了“强迫种植制度”,颁布了《糖业法》和《土地法》,允许荷兰资产阶级到印度尼西亚自由开办种植园、工矿企业和金融事业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领土的狂潮中,荷兰又被迫在印度尼西亚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允许外资进入。于是,以英国为主,还有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纷纷将经济侵略的触角伸进印度尼西亚。这样,外国资本开始在印度尼西亚大规模开辟种植园,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开发石油、煤和锡矿,并建立相应的加工工厂;修建公路、铁路和码头,发展岛际和远洋运输业;兴办银行金融事业等等。

兴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如初等国民小学以及医科、师范和技术学校等。这就是人们通称的“伦理政策”。上述情况使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沟通起来,因而它所生产的产品多数是为了国际市场的需求,而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又由于帝国主义列强掌握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几乎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就使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带有极大的对西方的依附性。

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也出现了一些简陋的民族工业,如编织业、卷烟业和花裙业等,力量极其微弱。它的民族资产阶级毕竟产生了,而工人阶级则早在外资开办各种企业时便已出现了。除近代企业中的产业工人外,还包括数量更大的种植园的农园工人。不过农园工人还不是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较晚,力量也十分薄弱。随着新的阶级的形成,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开始出现了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运动。

1908年5月20日成立“至善社”,宗旨是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农业、工商业的发展,保障民族的自由生存与和谐的发展。参加这一组织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还有部分印尼籍官吏。到1909年底,至善社在爪哇建立了40个分会,成员达1万人。在它鼎盛时有80个分会,2万社员。至善社作为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在唤起印度尼西亚民族觉醒,特别是教育青年一代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它在推广使用马来语,普及教育和研究本国文化、历史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12年9月12日梭罗、巴达维亚和茂物的花裙业商人三地组织合并,称“伊斯兰联盟”。1913年初在泗水召开了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下述主张:鼓励印度尼西亚人从事商业活动,促进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提倡互助合作精神,包括商业联营、资助困难商户等,以提高竞争能力;坚定伊斯兰教的信仰,严禁曲解伊斯兰教教义等。

伊斯兰联盟建立之初,并非从事革命的政治团体,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服从殖民当局。但是它的主张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后来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政治问题已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如要求实现真正的地方分权制,争取在10年内实现自治等。后因两派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组织上的分裂。

1912年12月在万隆建立了一个政治组织称“东印度党”,是由土生荷兰人、印欧人(欧洲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的混血种)和部分激进的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领导人是陶威士·德克尔。该党第一次提出了争取印度尼西亚独立和各民族平等的主张,强调要在人民中宣传统一的民族主义思想。

东印度党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明确主张争取国家独立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活动,对促进印度尼西亚先进分子的觉醒和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开始建立工会。1905年出现了第一个工会组织-“国营铁路工会”。1908年又成立了影响较大的“铁路职工联合会”。随后,其他行业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会组织。1912年荷兰社会民主党左派“论坛派”开始派人到印度尼西亚开展活动。

1914年5月在史尼佛利特等人倡议下,在泗水成立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成员主要是荷兰人,有少数印度尼西亚工人运动的导人参加。联盟提出,团结工农大众和各阶层人民,为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而共同斗争,并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联盟十分注意在伊斯兰联盟中开展工作。当时有不少人既是伊斯兰联盟的领导者,又是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成员。正是在这些人的领导下,促进了伊斯兰联盟的革命化,并形成两大派别。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特别是孟加拉地区。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英国殖民者的种种限制,在机器设备、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对英国有很大的依赖性。英国当局还规定了极不合理的关税率和运输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19世纪中期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组织成立了,如孟加拉的“英属印度协会”(简称“英印协会”),孟买的“德干协会”和“孟买协会”,以及马德拉斯的“本地人协会”等。

这些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商人和自由派地主。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向英国国会递交陈情书,要求印度人有权参加当地的行政管理和立法工作。这些组织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彼此缺乏联系。进入70年代以后,改良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新的区域性民族主义组织。在孟买成立了“浦那人民协会”、“孟买管区协会”。

孟加拉成立了“印度协会”,马德拉斯建立了“马德拉斯士绅会”等。这些组织的口号和要求比过去又前进了一步,如提倡使用国货,取消对民族报刊的限制法,要求立法会议的印度成员由任命改为选举产生,并主张采取政治鼓动的斗争方式等。这时各组织的成分更为广泛,吸收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此外,运动已经超出本地区的范围,许多组织在各地建立了分会,还波及到一些原来闭塞的小城镇和边区。

民族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要求建立全印统一组织的趋向。1907年孟加拉出现了包围集市、焚烧英货的抵制运动。东孟加拉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反对地主和高利贷者。加尔各答铁路和其他行业的工人举行大罢工,示威群众同警察发生了冲突。在旁遮普,群众纷纷举行集会,广大农民起而暴动,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拒绝运送前去镇压农民起义的殖民军队。

民族运动走上了暴力斗争的道路,而且工农运动开始结合,在孟加拉还出现了某些英籍工人参加罢工的事件。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仅使英国殖民者感到震惊,而且引起了国大党的公开分裂。1907年12月在苏拉特召开的国大党年会上,两派发生激烈冲突。1905-1908年印度反英运动的高潮虽未发展为革命,但它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运动。

结语

尼亚加拉运动标志着黑人运动转入了民权运动时期。社会民主联盟后来改组成印度尼西亚共产党。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相继出现的各种团体和组织都在不同时期的民族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温和派的妥协行为和激进派的不成熟,以及殖民者的残酷镇压,印度反英运动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