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剃发令到底有多残忍,使得清初百姓变幻如此之大

发布时间:2023-07-24 12:18:58 发布人:hao168

清朝是一个域外民族建立的国度,它们的民族习惯与风俗和我们关内汉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之人自古就是蓄发戴冠,而东北地区女真人则是喜欢结辫子,二个民族以前一直相安无事,可是后来清朝皇帝入关中国之后强行改变了

清朝是一个域外民族建立的国度,它们的民族习惯与风俗和我们关内汉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之人自古就是蓄发戴冠,而东北地区女真人则是喜欢结辫子,二个民族以前一直相安无事,可是后来清朝皇帝入关中国之后强行改变了中国之人的习俗,以结辫代替蓄发。

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

中国从秦始皇开创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始,就在无形之中确立了按照五行交替来确立王朝归属的传统。

秦朝自称是兴于水,所以整个秦朝都是把黑色作为最尊贵的颜色,就连秦皇帝的龙袍都是采用的玄黑色制服,民间百姓和军队服装也是以黑色铠甲和布帛衣裳为主,但是到了汉朝的时候,因为新旧更始,汉朝采用了和秦朝不一样的服色,他们尊从火德,龙袍玄黑加红。

这样的历史传统并没有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出现断代的情况,相反的是越发的兴盛和备受推崇。到清朝初步取代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以他们民族为主的正朔服色,他们认为明朝主火德,便取国号为清,水德克火。但是可怕的是清朝不仅仅改变了国号,还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历法的话采用的是顺治历,后面全国统一之后采取更加稳定的时宪历。

这些都没什么,是一个新朝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改汉人束发为结辫是万千汉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千百年的习惯不是一道行政命令所能否定的。

清初的不肯蓄辫到民初的不肯剪辫反应的是风俗习惯具有稳定性。

如果现在的大家硬是要从一个人的服装发式来区别文化归属与否的话是没有结果的。

中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文化认可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血缘亲近关系到后面的地域归属,到明朝的时候已经开始用服装发式来区别蛮夷和中夏了,但是这些反应的都不是本质,本质问题是汉人发式流传千年具有不可改变的稳定性才是广大人民坚持不剃发的理由。

老百姓哪里懂得那么多的大道理,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是束发,穿着汉服,所以不能改变,这些汉服和束发在原始社会也是没有的,它也是经历时间的沉积才固定下来,因为时间一久就成为了大家的习惯,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清朝统治者想要用他们的满族习惯来取代汉人习惯必定是要受到巨大的阻力的,这种习惯的改变和推行都是使用武力的,文化上面,满族是争不过汉族的,所以只有采取武力镇压让汉人害怕,只有害怕才会让他们改变。

剃发易服的二百年历史是二个民族习惯之间的反复较量与沉积。

多尔衮的剃发易服作用不大,反而使得满汉二个民族的矛盾越来越大,这种矛盾下面引起的战争就有南明的抵抗和三藩之乱。早期剃发易服遭到了江南人民的剧烈反抗,以至于在康熙时期不得不停止这项政策的推行,只是让军队,官员这些人穿戴满族习惯下的服装和发型。

而民间则是满汉夹杂的情况,有人满服束发,也有人汉服结辫,还有人全套汉服束发,总之一派文化交融的气象。但是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自发的改变自己的习惯,朝廷权威的不断确立,让老百姓在乾隆时期开始抛弃自己的汉族习惯,他们认为朝廷的满族习惯才是正统。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的剃发易服,不是从自己开始就是从自己的子孙辈开始,所以到清末的时候,大家看见的全是辫子头。民国建立以后不愿剪辫子和清初一样,只是不愿意改变确定已久的习惯。

虽然说当时革命军的不稳定性也是一个原因,老百姓担心剪辫子以后被清政府清算,所以不愿剪辫,但是后面革命形势稳定以后,全国大部分的人都还不愿剪辫子就说不过去了。

辛亥革命以后,因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再加上后面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使得老百姓以为清朝又要回来,所以很多人根本是不敢剪辫子,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到后面民国真正稳固以后,你都会发现,真正剪辫子的只是大城市的人,农村的广大人口还是坚持留着辫子,他们没有像许多专家说的那样,怀念清朝,他们不剪辫子只是在坚持自己祖祖辈辈的习惯而已。

如今,发型服式已经不是区分中国人的标志了,对中国文化的信仰和归属感才是根本,那个时代老百姓对于不愿剃发和不愿剪辫的自我否定与前后矛盾也没有错,他们坚持的都只是自己认知范围的习惯而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