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宰白鸭”现象频发,10岁孩童被当“替死鬼”

发布时间:2023-07-24 15:34:49 发布人:hao168

大家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钱财的重要性。金钱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好的生活,同时使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不过,清朝时期却存在一种恶劣的现象,那就是“宰白鸭”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钱财的重要性。金钱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好的生活,同时使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不过,清朝时期却存在一种恶劣的现象,那就是“宰白鸭”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宰白鸭”的含义

清朝时期,当有钱有势的人员犯下罪案,他们通常会用钱财收买贫苦人民,并让其为自己顶罪,这便是所谓的“宰白鸭”。在当时,贫苦人民或许会因为经济情况、家庭的社会地位等,而代替富家子弟认罪。

根据历史的记载,“宰白鸭”最早出现于乾隆帝的统治时期,而在晚清时期,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虽然贫穷人家不愿意因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性命,但迫于各种现实因素,他们只能做出这种决定。“宰白鸭”事件在公然挑战清朝的律法条例,同时也反映了贫苦人家的生活。

二、郑板桥的“宰白鸭”事件

郑板桥曾在维县担任知县,在刚上任时,他便接手了一桩案件,那就是斩杀一位强奸犯。然而,当郑板桥前往监狱内巡视后,他才发现所谓的强奸犯不过是1岁的孩童。随后,郑板桥询问孩童事情的来龙去脉,可孩童却只表示自己愿意受罚,他根本讲不出事情的前因后果。

经过一番诱导,郑板桥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真正的强奸犯是当地的权贵陈富,他给了孩童父母500两,让孩童为其顶罪。在调查过程中,虽然郑板桥遭到了许多阻碍,可当时的他已积累了不少人脉,他最终将陈富绳之以法。

三、陈鳌的“宰白鸭”事件

清代官员陈鳌在复审案件时,他发现了一宗“宰白鸭”案件。此桩案件发生于福建地区,死者为一名年轻体壮的男性,根据尸检,他生前遭受过严重的殴打,而他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经过审判,县令认定凶手为身材瘦小的少年。

陈鳌认为此桩案件必定为“宰白鸭”事件,所以他便前往监狱内探视少年嫌疑犯。起初,少年在机械地重复之前的供词,直到陈鳌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才将真相托盘而出,原来少年的父母收受了犯罪者的钱财,而他则只能成为替死鬼。

然而,在重新审判之时,少年却不肯讲出实情。虽然陈鳌想帮助少年走出困境,可他却无能为力。

四、为何古代流行“宰白鸭”呢?

1、朝廷难以察觉

“宰白鸭”事件一般发生于南方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地处偏僻,它们距离朝廷极远,从而导致中央不了解当地的作风。在这些偏僻的地区,官员会勾结当地的权贵,从而只手遮天。

2、官官相护

在晚清时期,朝堂上的贪污腐败风气尤其严重,很多官员身居要职,可他们却不肯为百姓办事,相反,他们只懂得官官相护,维护权贵人士的利益。为了掩盖富家子弟的犯罪行为,官员通常会制造证据,为他们掩盖犯罪的事实。

如果上级没有认真审查案件,那他们则会冤枉无罪之人,从而使得真正的罪魁凶手逍遥法外。由于贪官污吏的势力过大,很多清官都无法与他们斗争,他们也无法挖掘案件的真相。

3、社会现实

在晚清时期,全国四处民不聊生,朝廷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情况。在外部,列强纷纷出兵攻打清廷,而在内部,民间兴起了许多革命活动。在当时,社会阶级的差距较大,王权贵族过着奢靡享乐的生活,而底层百姓的生活却困苦不已。

总结

“宰白鸭”事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在王权贵族的眼中,贫民百姓的生命微不足道,他们的生活或许只值几百两白银。幸好在如今,大家的社会地区趋于平等,国家也在不断繁荣进步,所以“宰白鸭”事件早已不复存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