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尸身穿龙袍240年不腐,宝物估值上亿

发布时间:2023-07-26 09:53:23 发布人:hao168

1972年,考古专家就在内蒙古赤峰开掘了一位公主的墓葬,棺椁打开后,众人惊诧不已:墓主人尸身未腐,头戴凤冠,皮肤饱满,身上穿着缀满珍珠的龙袍,价值上亿......众所周知,清朝非常流行送公主前往边塞和

1972年,考古专家就在内蒙古赤峰开掘了一位公主的墓葬,棺椁打开后,众人惊诧不已:

墓主人尸身未腐,头戴凤冠,皮肤饱满,身上穿着缀满珍珠的龙袍,价值上亿......

众所周知,清朝非常流行送公主前往边塞和亲,即使是皇帝最疼爱的女儿,也未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这些公主出嫁后,几乎终生不得返回家乡,死后也只能葬在塞外。

这是哪位公主?为何身着龙袍下葬?

(墓主人身上的龙袍)

考古专家发现墓中墓

在清朝,一共有7位公主,曾经下嫁到了赤峰地区,而每一位和亲公主,背后都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不同于皇子之间,为了皇权互相迫害残杀,清朝的公主们,在出嫁前大都过着锦衣玉食、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尊贵生活。

出嫁之后,虽然她们也还是尊贵的公主,但塞外条件艰苦,当然比不上富庶的清朝。

加上边塞地区,与清朝的文化差异非常大,陈规陋习也不少,大部分公主和亲之后的日子,都过得不如出嫁前。

不过,康熙最喜欢的一个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倒算是个例外,而她便是赤峰这座古墓的墓主人。

说起她的墓葬被发现的过程,也算是几经波折。

1972年,内蒙古赤峰一位农民,发现地面发生了塌陷,他原以为是土质松动,走近一看却发现不简单。

(内蒙古赤峰)

塌陷地方裸露出来的建筑材质,看起来非常像一座墓室。

他便将自己的发现,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很快,勘测结果出来了:此处正是一座墓穴!

不久后,一队考古专家及助手,赶到了这个地方。

为了尽快对墓葬主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并抢救更多的文物,考古专家马上就对现场进行了再次勘测。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紧张有序地做开掘准备。

经过勘测,大家发现这个是个大墓,占地面积非常大。

专家推断,在赤峰这个荒凉的地方,能修建这样规模的墓室,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皇室中人。

这让大家惊喜不已,如果真的是皇室墓葬,那一定会有很多珍贵的陪葬物品。

这些物品,如果能被开掘出来,必将让我国的文物资源更加丰富!

(墓葬大门)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专家便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挖掘,所有人都期待着几天后那个惊艳的时刻。

随着开掘工作的启动,大家发现墓地中间,有一块石碑,考古专家小心地清理着石碑,希望能通过石碑上的信息,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座裸露在外面的石碑早已残缺,上面的字迹也很模糊。

继续开掘之后,工作人员发现,他们来晚了一步,这个墓葬似乎早已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而那些大大小小的盗洞,很明显不是同一拨盗墓贼的手法,看来墓主人已经不止一次被这些利欲熏心之人打扰了。

尽管知道这次作业,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家还是坚持完成了开掘工作。

(考古工作人员)

主墓室被打开后,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二字,因为这里确实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就连墓主人的棺椁也不见了。

一时间,大家情绪低落,有人痛骂盗墓贼丧心病狂,有人猜想这可能原本就是衣冠冢。

也有人惋惜这座大墓里的文物,也许早都流失到了海外。

正在这时,一位专家提出了疑问:目前清点过的所有盗洞,都不是很大,按理说,这么大的棺椁是运不出去的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其他人纷纷反应过来,有人提出,也许公主下葬时,她的家人已经考虑到了盗墓贼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这是个墓中墓?有人大胆的提出了这一看法。

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工作组最终决定继续开掘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大家的仔细检查,在几天后,这座大墓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盗洞--图源网络)

专家发现,主墓室的有一面墙壁竟然是空的,根据多年经验,大家推断这中空的墙后面,一定大有文章!

于是,大家挖开了那面墙,里边果然还有一个墓室!

不过这个墓室跟外面挖开的那个,并没有太大区别,里边除了一口棺材,并没有太多像样的物件。

于是大家试着打开了棺椁,但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墓主人尸身未腐,头戴凤冠,皮肤饱满,宛如生人一般!

更加惊艳的是,她身上竟然穿着缀满珍珠的龙袍!

在这件龙袍的映衬下,旁边的金银珠宝倒是显得稀松平常,所有人都打量着这具精致的尸体,以及这件绝美的龙袍。

震惊之余,大家也一脸疑惑,在封建王朝,一般都是皇帝才能身穿龙袍,其他人若敢私自穿龙袍,那可是杀头的重罪!

(凤冠)

按理说,那些朝代的女人,是绝对不能穿龙袍的,除非有人能像唐朝武则天一样,当上皇帝。

但除了武则天,中国古代历届皇帝,都是男子,并没有听说有过其他女皇帝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尽快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专家查阅了大量的清史资料,最终断定,这座豪华大墓的主人正是清朝固伦荣宪公主。

二、深受康熙喜爱却难逃和亲命运

这位荣宪公主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三女儿,是荣妃马佳氏所生。

康熙对荣妃十分宠爱,时常不顾其他嫔妃“雨露均沾”的要求,留宿在荣妃的寝殿里。

正所谓爱屋及乌,康熙如此宠爱荣妃,那么对于自己与荣妃所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十分喜欢的。

虽说荣宪公主不是康熙的嫡女,但在清朝众多公主中,她最受康熙喜爱,是当时大清朝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清代公主---图源网络)

尽管如此,她还是没能逃脱,远去塞外和亲的命运。

十九岁那年,康熙忍痛将她下嫁给了巴林额齐尔郡王子乌尔衮,乌尔衮也因此被封为和硕额驸。

而乌尔衮的家族 , 正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并且与清朝皇家有多重姻亲关系。

早在清太宗皇太极统治时期,康熙的姑姑固伦淑慧公主,就曾经于顺治五年,下嫁给了一代巴林王色布腾。

所以,按照辈分来算,乌尔衮是皇太极的曾外孙,也算是半个清朝人了。

而康熙之所以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嫁给乌尔衮,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种传统的联姻方式,巩固北部边疆,这是于公而言。

于私人而言,则是出于另一方面的考虑,是父亲对女儿终身大事的把关。

正如现代的众多老丈人一样,康熙在乌兰布统之战结束后,召见了将领乌尔衮。

(康熙)

那年的乌尔衮才20岁,可谓英姿不凡,勇猛无比,康熙对这个小伙子十分满意,便决定让他当自己的女婿。

康熙赐婚的第二年,荣宪公主便嫁到了巴林右旗,出嫁时康熙让她带了二百四十户随嫁仆从。

即便是带了这么多仆人,康熙看着最心爱的女儿,远嫁到千里之外的草原上,还是时常担心,荣宪公主能不能适应塞外的生活。

康熙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当时塞外条件的确艰苦,别的不说,光是气候,就跟大清朝没法比。

不过令康熙欣慰的是,那里虽然比不上大清,但额驸乌尔衮却对荣宪公主十分照顾,二人在许多年后仍然恩爱有加。

况且荣宪公主出嫁时,也带了大量的仆人和金银财宝,生活上还算是锦衣玉食,没吃什么苦。

此外,荣宪公主在蒙古生活多年后,也逐渐喜欢上了乌尔衮,喜欢上了这片自由自在的大草原。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乌尔衮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夫贵妻荣,荣宪公主的身份也就更加尊贵了。

非要说有什么不顺心的,大概就是不能经常见到自己的皇阿玛和额娘了。

额驸乌尔衮看出了妻子的忧愁,为了缓解她的思乡之情,便多次陪她一起回娘家。

在那个封建朝代中, 公主回娘家可不像现代这么简单,对于大部分公主而言,你想回也未必能回。

不过好在康熙疼爱荣宪公主,自从女儿出嫁后,他自己也是日夜思念女儿,于是便破例,准许荣宪公主和额驸乌尔衮一起回来探亲。

不仅如此,康熙本人也时常到塞北巡幸,看望自己的宝贝女儿。

从康熙四十年起,十七年内的时间里,康熙先后四次,到巴林荣宪公主府上看望女儿,并在那里先后住了十天。

在这期间,康熙为了表达对女儿的疼爱,以及对女婿的认可,再次为荣宪公主加封。

原来的和硕荣宪公主,晋升为固伦荣宪公主。

虽然仅仅是改变了2个字,但这背后的尊荣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要知道,只有皇帝的嫡女才有资格被封为固伦公主的。

这显然是康熙又一次为荣宪公主破例了!

不过皇家的关系错综复杂,荣宪公主能够被加封,自然也离不开丈夫的努力。

自从成为了康熙的女婿后,乌尔衮可谓是一路开挂,多次率军出征,大胜而归。

就这样,荣宪公主在父皇的百般疼爱下,和丈夫的军功荣耀下,度过了平安顺遂的一生。

(乌尔衮)

雍正六年(公元1728 年)四月,这一年固伦荣宪公主56岁,在草原上去世了。

次年,她被安葬于巴林草原(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白音尔灯苏木),结束了这备受荣宠的一生。

三、公主为何身着龙袍?

荣宪公主生前身份尊贵,享尽荣华,死后的丧葬事宜自然也会比普通的公主更加隆重。

下葬之时,她的遗体被做过防腐处理,所以在密封的环境下,得以被完好保存下来。

不仅如此,她身上的龙袍更是令人震惊,那么,她为何会身着龙袍呢?

据有关史学资料记载,这件珍珠团龙袍非常精美,袍服主体是明黄色缎地,袖子边缘则是石青色。

全身将近用了8万颗米珠,绣出了8条团龙,前胸后背绣的是五爪正龙图案,两肩、前后下摆绣的是五爪行龙图案。

(龙袍细节)

衣服的领口、袖子等,也都绣着非常精美的图案。

从形制方面来看,这件珍珠团龙袍应该是朝服,但据《清史稿》记载:“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

而皇子福晋的服制,按照规定只能用金黄色、香色或石青色,未经赏赐是不能使用明黄色的。

也就是说,按照荣宪公主的身份,这件龙袍并不是她原本的袍服。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康熙皇帝再次破例,赏赐给她的!

除了颜色,这件袍服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繁杂,上面的团龙等图案,都是用米珠缀绣而成。

而米珠是珍珠中的上品,采集十分不易,因此这样的米珠在清代服饰中,多用于后宫服饰的点缀,用量很少。

而这件龙袍,所用的八万多颗米珠大小匀称,显然是在大量的米珠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龙袍细节)

通过这些,我们可想而知,这件龙袍的制作工艺是多么复杂。

这件珍贵的龙袍,在清代,见证了康熙皇帝对三女儿无私的爱,也见证了满蒙文化的交流。

四、墓葬里的意外发现

解读完这件龙袍背后的故事后,专家们又面临着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在公主大腿处,有一些已经干了的不明液体。

按照荣宪公主的丧礼规格来看,应该不会是生前没有清理干净的缘故。

于是,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其他动物留下的体液?

可是墓室一直都封闭着,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根本就进不来。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这个谜团终究是没有解开。

除了这一点,工作人员还发现,棺木南侧和东侧,都放着一个骨灰盒。

经过专家鉴定,这分别是额附乌尔衮,以及荣宪公主之子琳布的骨灰。

(固伦荣宪公主的龙袍及内衬服装)

在清朝,公主死后一般是不允许与额驸合葬在一起的,而荣宪公主的墓葬中,放着乌尔衮的骨灰,很显然又是她得到的一次破例。

值得庆幸的是,固伦荣宪公主的这座墓葬,被保存的如此隐蔽,避免了盗墓贼的洗劫。

而那些从墓室中出土的器物,也成为了我国珍贵的文物,被送到了博物馆,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它们属于人民。

结语:

在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很低,那些被送去和亲的公主,虽然身份尊贵,但最终结局圆满的并没有几个。

相比而言,固伦荣宪公主虽然没办法选择自己婚姻,但纵观她的一生,可谓平安顺遂、荣宠有加,她的确是一位非常幸运的公主。

参考资料:

赤峰博物馆藏三件清公主袍服,秦博

历史的见证,许邦义

清代公主下嫁赤峰及其它,李淑霞,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清代皇族女性墓葬研究,南开大学,韩佺博士学位论文

清帝热河会亲述略,张凯旋,承德市文物局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