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蒙金土上的秘密地道,大兴修缮王场村抗战遗址传承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6 15:25:12 发布人:hao168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 李木易)7月25日,在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抗战时期地道入口所在的农家院正在实施修缮。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村民李焕章家的民房,也是当时县区干部藏身的秘密堡垒。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场地道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 李木易)7月25日,在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抗战时期地道入口所在的农家院正在实施修缮。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村民李焕章家的民房,也是当时县区干部藏身的秘密堡垒。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场地道建在村外一处隐蔽的树林处,进入院内可以看到原地道入口,民房里展示着灶台和火炕。据悉,王场地道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与保护,文保项目完成后将作为平南红色文化的教学基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7月25日,2023平南红色文化研讨会在大兴区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与寻常的地道不同,王场地道是建在蒙金土的地道。大兴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大多数属沙质土壤,而王场地道所处的蒙金土地带,这种土质下层是肥沃的淤泥,上层为松软的沙地,沙地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有一些闪闪发光的颗粒,表面像蒙了一层金子一样,因此当地人把这种沙地称之为蒙金土。在蒙金土下修建地道,挖掘难度相对更大。

王场地道入口已经初步挖掘成形。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王场村属平南腹地,位于三村交界,在抗战时期,各方力量疏于管理、敌人控制相对薄弱,有利于共产党开展地下工作。不过,同志们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时,经常遇到敌人“清剿”,形势紧张的时候,就利用村民家中的白菜窖、白薯窖藏身,这些简单的地洞成了地道的雏形,也被人们称为“蛤蟆蹲”。

在1943年8月霸东苇塘会议后,平南地区学习十分区米南庄地道的建设经验,开挖地道。此后的近两年时间,大兴地方民众进行了大规模挖掘地道活动,到1945年青纱帐时期,已经辐射至榆垡、礼贤、庞各庄北臧村等镇域大部,王场地道正是在那个时候挖掘形成的。

修复后的院内民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大兴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侯文学向记者介绍,王场地道的级别高,当时是专门为县区干部开挖的,平南地区的地道分不同类型,一种是用于作战的地道,这种地道老百姓都知道,另一种地道则是专门为地方领导干部开挖的,王场地道就属于秘密地道。

王场地道不仅建址隐蔽,在设计上也独具匠心。李焕章是村里的木匠手艺人,利用木工手艺对地道口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可以在推拉之间实现快速隐蔽。如果从剖面来看,王场地道呈现上窄下宽,顶部近似半圆形,高度约1.5米,宽约1米,成年人可以猫着腰前行,宽度够两个人侧身通过。

2020年5月至2021年期间,大兴区发现了王场地道并对遗址进行了初步挖掘。通过挖掘了解到,地道较深,距离地面约2.5米,整体为东北方向,出口位于两个坟头之间,出口到入口的直线距离是700米。

王场地道入口所在的农家院已经初步恢复原形。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2021年,我们对王场地道遗址进行了专家论证。今年,王场遗址开始修缮。”侯文学介绍,王场村是个移民村,1936年,李焕章一家迁至王场定居,并在这里修建了五间土坯房,中间是三间正房,两侧是两个梢间,地道口所在就是东梢间,不过老一代住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已经坍塌。目前,院子里只剩下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东侧青砖房。“王场遗址目前对保留下来的青砖房进行修缮,房屋的颜色和细节,根据残留的原形以及李焕章儿子的回忆进行修缮的。已经坍塌的五间老房,后续也将进行遗址保护。”

大兴地处平南,平南泛指北平以南、平汉铁路以东、永定河以北、北宁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同时,大兴又处于平津保三角地带的顶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冀中区革命斗争的前哨,也是日伪和国民党当局所谓的“模范治安区”,这里的斗争异常激烈残酷。

平南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工作人员在介绍平南红色文化历史。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近年来,大兴区对平南红色文化展开了系统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除了王场地道遗址,大兴区还在2022年8月建成了平南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区域内还有大兴烈士纪念广场、榆垡镇平南文化展馆以及个人平南文化展馆等,初步形成了以主题公园为核心、辐射各点的平南红色文化矩阵。金秋九月,大兴区平南红色文化纪念馆将面向公众开放,届时将与平南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形成合力,共同成为平南红色文化传播的基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